[实用新型]一种导光板结构及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9727.0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0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齐;彭益;庄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谭雪婷;高早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 导光板结构 凹槽结构 背光模组 窄边框背光模组 混光距离 间隔设置 锯齿结构 光分散 发散 灯口 光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导光板结构及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光板入光面上间隔设置凹槽结构及锯齿结构,增大光线在导光板内的发散角度,使导光板的出光更均匀。在LED灯口增加凹槽结构以增大混光距离,且将灯口集中的光分散到其他方向,解决灯眼问题,尤其是针对窄边框背光模组中的短光程灯眼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模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结构。
背景技术
导光板,是液晶显示背光模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引导分散点光源或线光源发出的光为面光源,同时提高面板发光灰度和发光亮度的均匀性。在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一侧,光从导光板的一侧进入导光板,光线经导光板发散照亮显示屏。现有导光板(请参阅图4)的入光侧端面设有若干朝导光板输入光源的LED灯,每两相邻的LED灯之间,输出的光源会因光速角度的关系产生夹角,形成所谓的暗带区,而LED灯口光集中形成灯眼,造成视觉效果差。有些是通过在FPC上设置间隔油墨,回型胶等方式克服灯眼问题,但cob灯条中FPC是并不是设置在出光口,而是设在侧面,不能通过FPC上设油墨解决此问题。还有的将发光体与导光板入光端面距离拉大,可克服暗区或灯眼的产生,但这样使导光板和发光体所占的空间增大,影响屏占比。现在液晶显示、背光模组都往窄边框、高屏占比发展,背光模组中的短光程灯眼问题及暗区更为明显。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导光板结构及背光模组,适用于提高面板发光灰度和发光亮度的均匀性,克服暗区或灯眼的产生,适应窄边框液晶显示、背光模组模组的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导光板结构,包括:导光板、LED灯,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面设置有若干凹槽结构及若干锯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结构与所述锯齿结构间隔设置,所述凹槽结构设置在所述LED灯对应位置,所述锯齿结构设置在导光板入光面除所述凹槽外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单个所述凹槽结构的宽度w为:单个LED灯一半的宽度<w<单个LED灯的宽度。
进一步地,单个所述凹槽结构的宽度大于单个锯齿结构的宽度,单个所述凹槽结构的高度大于单个锯齿结构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结构形状为三角形、梯形或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锯齿结构形状为半圆形或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导光板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光板入光面上间隔设置凹槽结构及锯齿结构,增大光线在导光板内的发散角度,使导光板的出光更均匀。在LED灯口增加凹槽结构以增大混光距离,且将灯口集中的光分散到其他方向,解决灯眼问题,尤其是针对窄边框背光模组中的短光程灯眼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角形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梯形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圆弧形凹槽及半圆形锯齿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结构,包括:导光板100、LED灯200。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面设置有若干凹槽结构110及若干锯齿结构12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凹槽结构110、锯齿结构120增大光线在导光板100内的发散角度,使导光板的出光更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97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见、红外可延展的高消光比偏振棱镜
- 下一篇:一种高耐环境性导光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