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框架结构的装配式可拆卸填充墙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6927.0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69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吴献;胡博夫;胡志涛;李冬梅;张延年;回国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74;E04C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胡月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肋 墙体 大模块 小模块 本实用新型 预留螺栓孔 框架结构 可拆卸 填充墙 装配式 外置 混凝土墙体 拆卸方便 对称设置 互相连接 施工效率 空心棉 拼插 轻质 填充 混凝土 穿过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框架结构的装配式可拆卸填充墙,由若干小墙体组成,所述小墙体由两个小模块和两个大模块拼插而成,所述小模块包括有一个T型空心肋和一个L型空心肋,在两个空心肋之间形成一个T型凹槽,T型空心肋的另一侧设置一个L型凹槽;所述大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L型凹槽,两个L型凹槽对称设置,两个L型凹槽之间设置有三个T型空心肋,相邻T型空心肋之间形成T型凹槽;大模块与小模块上预留螺栓孔,相邻小墙体之间以及位于边侧的小墙体与柱之间的混凝土通过U型螺栓穿过预留螺栓孔互相连接;在小墙体外侧布置外置薄板,外置薄板外侧为混凝土墙体,空心肋里填充空心棉。本实用新型施工方便、材料轻质,拆卸方便,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框架结构的装配式可拆卸填充墙。
背景技术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重量由梁柱承担,填充墙不承重。框架结构分全框架和半框架,全框架没有承重墙,半框架有承重墙,一般框架结构的填充墙随时间的变化会出现裂缝和收缩等一系列现象,克服框架填充墙结构中出现的质量通病,提高框架填充墙结构的工程。现有技术中有各种填充墙,大多是混凝土空心砌块,自重大,养护周期长,不耐高温,拆除废弃物再生利用性差等缺点,且安装麻烦,施工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框架结构的装配式可拆卸填充墙,该填充墙整体性好、构造简单、安全可靠、节约材料、施工方便且安装拆卸容易。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框架结构的装配式可拆卸填充墙,由若干小墙体组成,所述小墙体由两个小模块和两个大模块拼插而成,所述小模块包括有一个T型空心肋和一个L型空心肋,在两个空心肋之间形成一个T型凹槽,T型空心肋的另一侧设置一个L型凹槽;所述大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L型凹槽,两个L型凹槽对称设置,两个L型凹槽之间设置有三个T型空心肋,相邻T型空心肋之间形成T型凹槽;大模块与小模块上预留螺栓孔,相邻小墙体之间以及位于边侧的小墙体与柱之间的混凝土通过U型螺栓穿过预留螺栓孔互相连接;在小墙体外侧布置外置薄板,外置薄板外侧为混凝土墙体,空心肋里填充空心棉。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个大模块与一个小模块并排设置组成半体,两个半体拼插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墙体,两个半体之间大模块与小模块的排列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的U型螺栓为预制螺栓,半径为50mm,位置位于离墙体边缘55mm处。
进一步地,所述的小模块、大模块均是由80mm厚混凝土墙体、80mm厚的肋组成,整体厚度240mm。
进一步地,所述小墙体长为950mm,高为1200mm,厚为240mm。
进一步地,所述T型空心肋由横肋与纵肋组成,横肋的长为160mm,纵肋的宽为40mm,L型空心肋的整体形状和体积大小为T型空心肋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由于是由若干小墙体组成,所述小墙体由两个小模块和两个大模块拼插而成,所述的一个大模块与一个小模块并排设置组成半体,两个半体拼插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墙体,两个半体之间大模块与小模块的排列方向相反。小墙体平铺设置组成框架结构的装配式可拆卸填充墙,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横向上和竖向上都是由小墙体组成,因此拆装非常方便,也便于根据空间任意改变墙体的厚度与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69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制集成木墙结构及木屋结构
- 下一篇:一种半包构造柱夹心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