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测量铁粉矿毛细水的溢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6872.3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2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史先菊;李军;张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张继巍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圆筒 溢流装置 铁粉矿 装料筒 孔隔板 毛细力 溢流管 管带 毛细 内置 溢流 堆积 测量 本实用新型 测试过程 带孔隔板 口水平面 毛细现象 毛细管 粒级 平齐 凸台 流出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铁粉矿毛细水的溢流装置,包括装料筒和溢流管;所述装料筒包括中空圆筒本体、设置在所述中空圆筒本体底端的中空圆筒凸台,装料筒带孔隔板内置在所述中空圆筒本体的底部;所述溢流管包括U型管和连接在所述U型管一端的U型漏斗,溢流管带孔隔板内置在所述U型漏斗中,所述U型管的另一端溢流出口水平面与所述U型漏斗内的溢流管带孔隔板平齐。溢流装置不产生毛细现象,避免了测试过程中存在堆积状态形成的毛细管产生的毛细力,并克服由于铁粉矿粒级较粗堆积时毛细力不足导致测试时间长的难题,装置简单、可操作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铁粉矿最大毛细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量铁粉矿毛细水的溢流装置。
背景技术
铁矿粉的分布状态直接影响烧结过程的进行,其主要由混合制粒过程决定,受铁矿粉粒度分布和制粒性能的影响。经检索,目前对铁矿粉制粒性能好坏主要通过测定铁矿粉的最大毛细水、分子水,计算成球性指数来评价,此种方法是针对球团用铁精矿提出的,对铁粉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中检测最大毛细水的方法无法准确测量铁粉矿的最大毛细水含量。有文献表明,将铁粉矿进行研磨至铁精矿的粒度后进行最大毛细水的检测,但在研磨的过程中铁粉矿的表面被破坏,无法准确表征其毛细力的大小。球团用铁精矿的粒度非常细,要求小于200目粒级大于70%以上,在测定铁精矿最大毛细水的过程中,会出现堆积产生的毛细管,精矿堆积产生的毛细管较细,且精矿的比表面积大,堆积状态产生的最大毛细水占精矿表面孔隙产生的最大毛细水较小的比例,因此此方法用于检测精矿的最大毛细水准确度较高。而铁粉矿的粒度较粗,堆积状态产生的毛细管较粗,且比表面积小,其产生的最大毛细水占粉矿表面孔隙产生最大毛细水的比例较大,严重影响了粉矿最大毛细水检测的准确性,且相同矿种不同的粒级,由于比表面积的大小不一样,测出来的最大毛细水大小有差别。同时,经实践证明,采用行业常用方法-饱和吸水法进行测定检测铁粉矿最大毛细水的大小时,由于铁粉矿颗粒较粗,堆积状态下形成的毛细管较粗,吸力不够,难以克服水自身重力而快速吸附,导致100mm高料层完全吸完水需要较长的时间,短则半天到一天时间,长则三四天时间能吸附完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产生毛细现象且溢流时间短的用于测量铁粉矿毛细水的溢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用于测量铁粉矿毛细水的溢流装置,包括装料筒和溢流管;所述装料筒包括中空圆筒本体、设置在所述中空圆筒本体底端的中空圆筒凸台,装料筒带孔隔板内置在所述中空圆筒本体的底部;所述溢流管包括U型管和连接在所述U型管一端的U型漏斗,溢流管带孔隔板内置在所述U型漏斗中,所述U型管的另一端溢流出口水平面与所述U型漏斗内的溢流管带孔隔板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圆筒凸台的外径略小于所述中空圆筒本体的外径,所述U型漏斗的端部内径等于所述中空圆筒凸台的外径、所述U型漏斗的外径等于所述中空圆筒本体的外径,所述中空圆筒凸台插入所述U型漏斗中且位于所述溢流管带孔隔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U型管的管径为3~5mm。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圆筒凸台内填充有用于引流的滤纸层。
进一步地,所述U型管的管壁上设有用于保持溢流装置水平的橡皮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量铁粉矿毛细水的溢流装置不产生毛细现象,避免了测试过程中存在堆积状态形成的毛细管产生的毛细力,并克服由于铁粉矿粒级较粗堆积时毛细力不足导致测试时间长的难题,从而能进一步准确测量由铁粉矿自身毛细力吸附的最大毛细水含量,装置简单、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测量铁粉矿毛细水的溢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装料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溢流管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68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沥青针入度仪
- 下一篇:一种针叶植物滞尘能力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