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起雾车灯配光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26785.8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9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文珍稀;尹群杰;戴协;陈兆禹;李志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5/60 | 分类号: | F21S45/60;H05B3/84;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李庆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雾 车灯配光镜 电极 电热层 本实用新型 加热组件 配光镜 有效解决 车灯 侧面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起雾车灯配光镜,包括一配光镜本体、至少一加热组件,每一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一电热层、两电极和至少两导线,所述电热层覆盖固定于所述配光镜本体的内侧面,每一所述电热层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所述电极,所述电极分别连接有所述导线。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起雾车灯配光镜,可以有效解决车灯起雾问题,并且起雾作用可以长期保持不失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插接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起雾车灯配光镜。
背景技术
汽车车灯作为汽车的眼睛,兼具有美观、照明、安全指示的作用,在汽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汽车灯具,尤其是汽车前大灯,由于环境温度湿度变化和灯具自身点灯散发热量的特点,灯具前端的配光镜容易有水气凝结,造成起雾现象,降低配光镜的透光率,从而影响灯具的照明功能。
为了解决车灯的起雾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配光镜内侧喷涂防雾涂层;另外一种是在车灯内部置入干燥剂。在配光镜内侧喷涂防雾涂层,可以迅速消除配光镜表面的雾气,但是由于防雾涂层本身的局限性,长期使用会失效,一般防雾有效期在一到两年,远远不能达到车灯的生命周期。而且防雾涂层中的部分活化剂易于随水气析出,从而出现鼻涕状的留痕等,大大影响车灯的美观。干燥剂是通过调节车灯内的湿度,从而达到降低配光镜起雾性的一种方式。但是干燥剂湿度的调节速度慢,作用有限,而且干燥剂使用一段时间会达到饱和从而失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起雾车灯配光镜,可以有效解决车灯起雾问题,并且起雾作用可以长期保持不失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起雾车灯配光镜,包括一配光镜本体、至少一加热组件,每一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一电热层、两电极和至少两导线,所述电热层覆盖固定于所述配光镜本体的内侧面,每一所述电热层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所述电极,所述电极分别连接有所述导线。
优选地,所述电热层包括一透明电热膜片,所述透明电热膜片的表面印刷有一电热油墨层。
优选地,所述透明电热膜片的厚度为0.05mm~1.5mm。
优选地,所述透明电热膜片的厚度为0.125mm~0.75mm。
优选地,所述电热层包括一电热涂层。
优选地,所述电热涂层的厚度为0.5um~500um。
优选地,所述电热涂层的厚度为5um~50u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电热层、两电极和两导线的配合,可以有效起到防止配光镜起雾的作用;且防起雾作用长期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起雾车灯配光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特点。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防起雾车灯配光镜,包括一配光镜本体1、至少一加热组件,每一加热组件包括一电热层2、两电极3和至少两导线4,电热层2覆盖固定于配光镜本体1的内侧面,每一电热层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电极3,电极3分别连接有导线4。
配光镜本体1的基材的材料选自聚碳酸脂(PC)、耐高温聚碳酸酯(PC-H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耐高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HT)、聚甲基丙烯酰甲亚胺(PMMI)和透明聚酰胺(PA)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67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