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础集水坑渗水排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822648.7 | 申请日: | 2018-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9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刘芳伟;任建华;王胜国;陈晋文;李剑光;杨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 代理公司: | 14111 太原倍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宏<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 地址: | 030013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水坑 钢管 自吸泵 抽水 排水管 渗水孔 翼环 本实用新型 一次性施工 排水系统 人工成本 时控开关 外侧设置 下部管壁 自动排水 保护层 防水层 滤水层 排水孔 敷设 外部 垫层 管口 内埋 渗出 地表水 渗水 施工 石子 防水 开挖 排水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础集水坑渗水排水系统,包括开挖于基础集水坑底部的抽水坑,抽水坑内埋入钢管,所述的钢管下部管壁开有渗水孔,钢管顶部管口设有翼环,翼环中部开排水孔;抽水坑内的钢管周围敷设石子作为滤水层,基础集水坑外侧设置自吸泵,自吸泵连接排水管一端,排水管另一端插入钢管内。基础集水坑范围内有少量地表水渗出时,通过钢管上的渗水孔进入钢管内部,启动自吸泵将水抽至基础集水坑外部,能够有效排水,确保了后序工序的正常施工。自吸泵连接时控开关可实现自动排水,无需专人看管,节省了人工成本。自吸泵设置于基础集水坑外部,垫层、防水层及保护层能够一次性施工,保证了防水的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系统,具体而言,是一种用于排出建筑物集水坑渗水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大多数高层建筑均设有地下室,集水坑是地下室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构造,且基本是整个结构标高最低的一项构造。在结构施工时,有些时候地下水水位高于集水坑坑底标高,在集水坑挖完土后往往会出现整个基槽表面基本无地表水,但在集水坑内不断有水渗出,需及时将水排出,否则无法正常施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础集水坑渗水排水系统,以达到即使排出基础集水坑内渗水的目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础集水坑渗水排水系统,包括开挖于基础集水坑底部的抽水坑,抽水坑内埋入钢管,所述的钢管下部管壁开有渗水孔,钢管顶部管口设有翼环,翼环中部开排水孔;抽水坑内的钢管周围敷设石子作为滤水层,基础集水坑外侧设置自吸泵,自吸泵连接排水管一端,排水管另一端插入钢管内。
进一步地,钢管顶部管口处还设有止水环。
进一步地,所述自吸泵连接电源和自动时控开关。
进一步地,基础集水坑底部由上至下依次施工构造筏板、防水层及保护层、垫层,钢管按基础集水坑垫层顶标高降低20-30mm的标高埋入抽水坑内。
基础集水坑范围内有少量地表水渗出时,通过钢管上的渗水孔进入钢管内部,启动自吸泵将水抽至基础集水坑外部,能够有效排水,确保了后序工序的正常施工。自吸泵连接时控开关可实现自动排水,无需专人看管,节省了人工成本。自吸泵设置于基础集水坑外部,垫层、防水层及保护层能够一次性施工,保证了防水的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础集水坑,2-抽水坑,3-钢管,4-渗水孔,5-翼环,6-排水孔,7-滤水层,8-自吸泵,9-排水管,10-止水环,11-构造筏板,12-防水层及保护层,13-垫层,14-砖胎模,15-素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基础集水坑渗水排水系统,包括开挖于基础集水坑1底部的抽水坑2,抽水坑2内埋入钢管3,所述的钢管3下部管壁开有渗水孔4,钢管3顶部管口设有翼环5,翼环5中部开排水孔6;抽水坑2内的钢管3周围敷设石子作为滤水层7,基础集水坑1外侧设置自吸泵8,自吸泵8连接排水管9一端,排水管9另一端插入钢管3内。
根据以上实施方式,基础集水坑范围内有少量地表水渗出时,通过钢管上的渗水孔进入钢管内部,启动自吸泵将水抽至基础集水坑外部,能够有效排水。
参考图1,基础集水坑1底部由上至下依次施工构造筏板11、防水层及保护层12、C20素混凝土垫层13,基础集水坑1内侧构筑砖胎模14。基础集水坑1的周边用素土15填实。抽水坑内敷设粒径为10-30mm石子作为滤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226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坑及隧道基底泉眼抽排封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固定锚固定沉管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