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包泡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茶饮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3004.1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05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邵长泉;邵从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饮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46;A47J31/4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众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0 | 代理人: | 陈智雄;黄秀婷 |
地址: | 3501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茶 装置 带有 茶饮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茶设备领域,特别为一种茶包泡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茶饮机,包括杯体以及注水机构;所述杯体两侧的杯壁分别连接有一根向杯体外部延伸的用于翻转杯体的旋转轴,杯体的底部设有出茶口;所述注水机构包括竖置在杯体内腔底部并用于穿置茶包的穿刺固定件以及与穿刺固定件连通并用于向杯体内腔注水的注水管;所述穿刺固定件为中空结构,穿刺固定件的尖部朝向杯口,穿刺固定件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设的出水孔;注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杯体与穿刺固定件的内腔连通,进水端与外部进水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包泡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茶饮机,其取消了需滤网结构,无需冲洗茶渣,两次冲泡间隔时间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茶设备领域,特别为一种茶包泡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茶饮机。
背景技术
饮茶自古以来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生活习惯之一,随着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传统的人工冲泡方式已跟不上都市白领的生活节奏,都市白领在繁忙的工作间隙饮一杯香茶成为奢望。
现有的茶叶冲泡机器操作繁琐,并且为了实现茶叶与茶汤的分离,通常需要增加滤网,然而在增加滤网后一来细碎的茶渣容易卡在滤网当中不易冲洗,二来每次冲泡完成后就需要特别的滤网清洗步骤以冲洗茶渣(,)那么就会大大增加两次冲泡操作的间隔时间,从而无法满足大型办公场所、写字楼的泡茶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包泡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茶饮机,其取消了需滤网结构,无需冲洗茶渣,两次冲泡间隔时间短。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茶包泡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茶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以及注水机构;
所述杯体两侧的杯壁分别连接有一根向杯体外部延伸的用于翻转杯体的旋转轴,杯体的底部设有出茶口;
所述注水机构包括竖置在杯体内腔底部并用于穿置茶包的穿刺固定件以及与穿刺固定件连通并用于向杯体内腔注水的注水管;
所述穿刺固定件为中空结构,穿刺固定件的尖部朝向杯口,穿刺固定件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设的出水孔;注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杯体与穿刺固定件的内腔连通,进水端与外部进水装置连接。
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冲泡茶包包装的茶叶,本装置使用过程如下:在茶包被投入杯体后,在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落,并被穿刺固定件插入;
而后热水从注水管的出水端注入穿刺固定件的内腔,并从各个出水孔流出,此时由于出水孔已随穿刺固定件进入茶包的内部,因而水流从出水孔流出后能够直接冲泡茶包内部的茶叶,而后水流从茶包的袋体溢出并蓄积在杯体的内腔中从而形成茶汤,由于茶包的袋体能够代替滤网实现茶叶与茶汤的分离,因而省略了滤网这一结构,到预设出茶时间点时,茶汤即从出茶口流出;
泡茶完毕后,杯体接收指令后旋转轴带动杯体旋转使得杯体的杯口朝下,茶包依靠自身重力的作用从穿刺固定件上脱离并离开杯体,而后旋转轴再次带动杯体旋转复位,待下次冲泡操作。
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方案,还提供如下优化方案: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穿刺固定装置的清洗和更换:所述穿刺固定件包括穿刺固定部和基部;
所述基部固定安装在杯体内腔的底部,穿刺固定部的下端与基部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基部与注水管的出水端连通。
进一步的,注水管设于杯体外部;所述旋转轴为中空结构,所述注水管的进水端伸入其中一侧旋转轴的内部空腔后再延伸至杯体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出茶口上设有用于控制茶汤流出的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饮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饮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3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水锅炉
- 下一篇:可调整配戴松紧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