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1625.6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83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田磊;田尉岐;靖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胡世辉 |
地址: | 45656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消毒池 多介质过滤器 活性炭过滤器 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 中间水泵 中间水池 净化 清净水 再利用 旁路 原水 工作量 污水处理 水资源 水质 排放 节约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净化后的水可作为原水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在消毒池的下游增加不合格回流,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中间水泵下游设置清净水旁路,适应不同季节水质的排放,污水处理在中间水池净化较好后,可直接排入消毒池,提升效率,提高污水处理装置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热电厂生活厂区中,生活污水系统的设计出力为2*4t/h,为地埋式。随着厂区生活污水量增加和适应现行环保部门的节能减排的要求,现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须在原2*4t/h生活污水设施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满足生活污水处理运行和环保排放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满足现行环保部门节能减排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格栅除污机、污水调节池、污水提升泵、缺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中间水池、中间水泵、污泥池、消毒池、风机,所述格栅除污机与污水调节池连通,污水调节池通过污水提升泵与缺氧池连通,缺氧池与接触氧化池连通,接触氧化池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与中间水池连通,中间水池通过中间水泵与多介质过滤器连通,多介质过滤器与活性炭过滤器连通,活性炭过滤器与消毒池连通;
污水调节池、缺氧池和接触氧化池内底部均设置有微孔曝气器,微孔曝气器均与风机连接;
沉淀池内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与风机连接,曝气管直通到沉淀池的底部;
消毒池的下游设置有反洗水泵和清水水泵,消毒池通过反洗水泵分别与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连通,消毒池通过清水水泵分别与污水调节池和回用排放口连通;
沉淀池的底部分别设置管路与缺氧池和污泥池连通;
污水调节池、中间水池和消毒池中均设置有水质分析装置。
优选的,所述中间水池通过中间水泵与消毒池连通。
优选的,所述缺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中间水池和污泥池均设置为三套,污水调节池通过污水提升泵分别与三套缺氧池连通,三套中间水池分别通过中间水泵汇集与消毒池和多介质过滤器连通。
优选的,所述三套污泥池的上清液出口共同与污水调节池连通。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和消毒池的通路中设置有加药装置,活性炭过滤器的下游和加药装置的下游共同连通到消毒池。
优选的,所述加药装置中设置有水质分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对污水的处理更加彻底,净化后的水可作为原水再利用,节约水资源;结构上实现三列并列运行,增加处理装置处理污水的能力;在消毒池的下游增加不合格回流,杜绝不合格污水回用或直接排出,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中间水泵下游设置清净水旁路,适应不同季节水质的排放,污水处理在中间水池净化较好后,可直接排入消毒池,提升效率,提高污水处理装置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格栅除污机,2是污水调节池,3是污水提升泵,4是缺氧池,5是接触氧化池,6是沉淀池,7是中间水池,8是污泥池,9是多介质过滤器,10是活性炭过滤器,11是消毒池,12是加药装置,13是风机,14是微孔曝气器,15是曝气管,16是上清液出口,17是水质分析装置,18是反洗水泵,19是清水水泵,20是中间水泵,21是回用排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唐林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11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