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沥青混凝土恒温恒湿蠕变回复实验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99651.1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02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曾国伟;刘浩轩;周鹏;司剑峰;吴亮;邵俊华;磨季云;夏世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 | 分类号: | G01N3/32 |
代理公司: | 武汉泰山北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50 | 代理人: | 程千慧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柱 往复运动机构 底板 连动机构 恒温恒湿箱 沥青混凝土 恒温恒湿 重物 试验仪 蠕变 马达 回复 竖直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 材料试样 测量组件 控制凸轮 控制重物 圆周运动 轻质板 加载 内置 卸载 穿过 运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沥青混凝土恒温恒湿蠕变回复实验的装置,其包括恒温恒湿箱、内置在恒温恒湿箱中的试验仪,所述试验仪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材料试样以及测量组件、均匀分布在底板一侧的第一立柱组合以及另一侧的第二立柱组合、穿过第一立柱组合和第二立柱组合的轻质板、设置在第一立柱组合中的往复运动机构、控制往复运动机构运作的马达、设置在往复运动机构下方的重物桶;所述往复运动机构包括凸轮和连动机构,所述马达通过控制凸轮圆周运动,带动连动机构进行竖直往复运动,从而控制连动机构与重物桶的接触与分离,控制重物桶的加载与卸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材料的蠕变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沥青混凝土恒温恒湿蠕变回复实验的装置。
背景技术
道路建设的沥青材料具有明显的蠕变性,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性能,近年来,沥青混凝土蠕变性质一直是研究热点。沥青混凝土蠕变行为的研究已经有一系列实验方法:蠕变实验,蠕变回复实验、应力递增的蠕变回复实验等。但考虑材料随机性问题,对不同试件进行实验时难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对于应力递增的蠕变回复试验,每个回复阶段时间足够长,可以认定此段时间内粘弹性变形完全回复。应力递增的蠕变回复试验中的回复曲线,经过平移减去相应的残余应变,可看作不同应力下单次蠕变回复试验的回复曲线。采取单个试件进行蠕变回复实验,避免了材料随机性带来的影响。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测量材料蠕变回复性质的实验装置器和实验方法,对于研究材料蠕变行为和规律、指导材料设计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用于测量材料力学性质的最常用仪器是材料万能实验机,为了测量材料在某恒定温度下的蠕变力学性能,通常需要在万能实验机上增加一个恒温系统和一套反向加载装置。对于材料蠕变回复实验的回复阶段,反向加载装置精度较差。首先,该装置卸力后压头与试件刚刚分离,试件回复后顶住压头,压头由于力感应才再次与试件分离,因此万能机测得到回复阶段曲线往往大于实际值,其次,该装置通过较长的螺杆,金属框架等部件与万能机连接,本身就有精度误差和卡死等突发事故。综合所述,万能机测量沥青混凝土蠕变存在精度差,成本高,不能考虑湿度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用于沥青混凝土恒温恒湿蠕变回复实验的装置,解决了图像采集及教学对讲设备使用不便、自动化程度较低、图像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沥青混凝土恒温恒湿蠕变回复实验的装置,其包括恒温恒湿箱、内置在恒温恒湿箱中的试验仪,所述试验仪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材料试样以及测量组件、均匀分布在底板一侧的第一立柱组合以及另一侧的第二立柱组合、穿过第一立柱组合和第二立柱组合的轻质板、设置在第一立柱组合中的往复运动机构、控制往复运动机构运作的马达、设置在往复运动机构下方的重物桶;所述往复运动机构包括凸轮和连动机构,所述马达通过控制凸轮圆周运动,带动连动机构进行竖直往复运动,从而控制连动机构与重物桶的接触与分离,控制重物桶的加载与卸载。
进一步地、所述于沥青混凝土恒温恒湿蠕变回复实验的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所述第一支承板包括梯形的第一主体、设置在第一主体两侧的第一左螺套和第一右螺套;所述第一支承板通过第一左螺套和第一右螺套套接第二立柱组合中并且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支承板包括梯形的第二主体、设置在第二主体两侧的第二左螺套和第二右螺套;所述第二支承板通过第二左螺套和第二右螺套套接第一立柱组合中并且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立柱组合包括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组合包括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99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多工位孔洞封堵材料抗爆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落球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