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调温加热棒的电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97906.0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5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余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恒越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1/00 | 分类号: | H05B1/00;A01K63/06 |
代理公司: | 44272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莫杰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放 本实用新型 稳压二极管 电路结构 热敏电阻 加热棒 调温 保险丝 指示灯 调节电位器 双向可控硅 制造成本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温加热棒的电路结构,其包括保险丝F1、运放U1A、运放U1B、运放U1C、运放U1D、稳压二极管ZD1、热敏电阻NTC1、热敏电阻NTC2、调节电位器W1、稳压二极管ZD2、指示灯LED1和双向可控硅Q1。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电路结构简单而可靠性强,制造成本低,能够实现加热棒的调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棒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调温加热棒的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加热棒是最常用的水族硬件,用于鱼缸内水的加热,加热棒根据其原理以及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子式的,采用热敏电阻探测控制温度,另一类双金属片机械式温控加热棒。
目前加热器一般采用加热棒的形式,加热棒具有玻璃外壳,外壳内放置发热元件,发热元件与可调电阻串联后与电源相连,连接电源后发热元件发热,对鱼缸进行加温。目前市面上有一些高级的加热器,其采用单片机或DSP等进行温度控制,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调温加热棒的电路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温加热棒的电路结构,其包括保险丝F1、运放U1A、运放U1B、运放U1C、运放U1D、稳压二极管ZD1、热敏电阻NTC1、热敏电阻NTC2、调节电位器W1、稳压二极管ZD2、指示灯LED1和双向可控硅Q1,电源接入端L经保险丝F1、发热棒与双向可控硅Q1串联,电源接入端L与稳压二极管ZD1串联以提供工作电压,运放U1A、运放U1B、运放U1C和运放U1D由工作电压驱动,运放U1A的反向输入端与热敏电阻NTC1连接,热敏电阻NTC1由工作电压提供电力进行感温,运放U1A的同向输入端与调节电位器的中间极连接,运放U1A的输出端与调节电位器W1的正极端连接,运放U1A的输出端与稳压二极管ZD2串联后与运放U1C的同向输入端连接,运放U1B的反向输入端与热敏电阻NTC2连接,热敏电阻NTC2由工作电压提供电力进行感温,运放U1B的同向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运放U1B的输出端与运放U1A的输出端连接,运放U1D的同向输入端与运放U1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运放U1D的反向输入端与运放U1D的同向输入端连接,运放U1D的输出端与运放U1C的同向输入端连接,运放U1C的输出端串联电容C2后与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电位器W1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2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接入端L与稳压二极管ZD1之间串联有电阻R1、电阻R2和二极管D2。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运放U1A的输出端、运放U1B的输出端和运放U1D的输出端均分别连接有二极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运放U1A、运放U1B、运放U1C和运放U1D为LM324芯片的四个运算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的电路结构简单而可靠性强,制造成本低,能够实现加热棒的调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恒越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恒越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979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