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大流量工业热源梯级匹配的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80742.0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3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沈峰;谭锐;郝飞;徐星;彭祥;殷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压缸 供热系统 分汽缸 匹配 大流量 本实用新型 工业热源 热源 机组 排汽 梯级 能量梯级利用 高压缸排汽 减温减压器 工业用户 供热负荷 供热能力 依次连接 蒸汽参数 蒸汽输送 减压 电动阀 减温器 逆止阀 热负荷 抽汽 补充 流通 改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大流量工业热源梯级匹配的供热系统,包括中压缸、逆止阀、电动阀、减温器、减温减压器、分汽缸,各部件之间经管路依次连接;在工业热负荷较高的机组,利用中压缸部分级段参数与用户所需蒸汽参数接近的特点,改造中压缸流通级,使该级段成为中压缸的排汽级;中压缸排汽经适当减温匹配后进入分汽缸;高压缸排汽抽汽经减温减压后作为补充热源进入分汽缸,分汽缸将匹配后的蒸汽输送给工业用户。本实用新型的大流量工业供热系统,不仅实现机组在高供热负荷下能量梯级利用的热源定制,而且可以提高机组的最大供热能力,降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热源供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流量工业热源梯级匹配的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热源系统简单,通过对高压缸排汽抽汽及再热蒸汽抽汽进行减温减压,达到用户需要的压力、温度后供出。高参数蒸汽能量损失较大,影响机组的发电能力,且供热效率低,供热能力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大流量工业热源实现能量梯级利用的供热系统,降低供热热源的能量损失,提高机组的供热效率与供热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大流量工业热源梯级匹配的供热系统,包括中压缸、减温器、减温减压器和分汽缸,所述中压缸通过中压排汽抽汽管路与减温器进汽端连接,减温器进汽端还与减温水管路连接,减温减压器进汽端分别与高压排汽抽汽管路和减温水管路连接,减温器和减温减压器的出汽端均与分汽缸进汽端连接,分汽缸出汽端与用户用汽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中压缸设有若干流通级,与中压排汽抽汽管路连接的流通级压力与用户热源压力相同。
所述中压排汽抽汽管路上沿进汽方向设有中压排汽抽汽逆止阀和中压排汽抽汽进汽阀。
所述高压排汽抽汽管路上沿进汽方向设有高压排汽抽汽逆止阀和高压排汽抽汽进汽阀。
所述减温水管路在与减温器进汽端之间设有减温水进减温器进水阀。
所述减温水管路在与减温减压器进汽端之间设有减温水进减温减压器进水阀。
所述减温器出汽端与分汽缸进汽端之间设有减温器出口逆止阀。
所述减温减压器出汽端与分汽缸进汽端之间设有减温减压器出口逆止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中压缸部分级段蒸汽参数与用户用汽所需参数接近的特点,选择与用户用汽压力相同的流通级做为中压缸的排汽级,形成中压排汽抽汽系统;通过减温器和减温水对中压排汽抽汽进行减温,形成热源匹配系统,来匹配工业用户热源参数的要求;通过减温减压器和减温水对高压缸排汽抽汽进行减温减压、提高机组的供热能力,形成热源补充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在工业热负荷较高的机组,通过中压排汽抽汽系统、热源匹配系统,不仅实现了再热蒸汽进入中压缸做功,提高机组的发电负荷,而且,做功后的中压排汽抽汽仅进行少量的减温即可满足工业热源参数的要求,实现热源的梯级利用,提高机组的供热效率。通过热源补充系统,进一步提高机组的供热能力,保证机组的供热安全性。在提高供热效率及供热能力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机组能耗指标,显著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供热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中:1-中压缸,2-中压缸排汽抽汽管路,3-中压排汽抽汽逆止阀,4-中压排汽抽汽进汽阀,5-高压排汽抽汽逆止阀,6-高压排汽抽汽进汽阀,7-减温水进减温器进水阀,8-减温水进减温减压器进水阀,9-减温器,10-减温减压器,11-减温器出口逆止阀,12-减温减压器出口逆止阀,13-分汽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807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泵气候补偿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辅助分体空调的新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