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大比降、大流速条件下的丁坝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72147.2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1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胡小庆;解中柱;张帅帅;朱俊凤;刘思凯;张毅;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114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坝头 本实用新型 防护结构 流速条件 坝体 丁坝 水体生态环境 抗冲击性 人工鱼礁 使用寿命 上游端 下游端 俯视 河床 铺设 修复 延伸 | ||
1.一种适用于大比降、大流速条件下的丁坝结构,包括横截面整体呈梯形的坝体,所述坝体外端的坝头位置底部的河床上向外延伸铺设有至少一层保护块形成坝头防护结构,所述坝头防护结构俯视方向为上游端长度小于下游端长度的矩形,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块为人工鱼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比降、大流速条件下的丁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内端坝根位置底部的河床上向两侧外部延伸铺设有至少一层人工鱼礁形成坝根防护结构,所述坝根防护结构俯视方向为迎水侧边长小于背水侧边长的三角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大比降、大流速条件下的丁坝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坝体背水坡铺有至少一层人工鱼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比降、大流速条件下的丁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由若干300kg左右大小的块石堆积形成,坝体迎水坡坡度为1:2左右,背水坡坡度为1:3左右;坝顶宽度为3m左右,在距离坝头14m左右处逐渐变宽为5m左右,渐变距离为4m,坝头以1:4左右的坡度放坡至河床;坝体顶面现浇设置有一层0.3m左右厚的混凝土;混凝土中向下插入设置有若干钢筋,钢筋伸入块石深度大于0.5m左右,钢筋直径为16mm左右,钢筋之间间距为0.25m左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大比降、大流速条件下的丁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鱼礁,包括鱼礁本体,鱼礁本体为具有中空内腔的块状结构,且外表面具有和内腔连通的开孔,鱼礁本体在上下方向上的一端具有外凸的插接部,另一端具有内凹的凹陷部,且所述插接部水平方向上尺寸小于凹陷部水平方向尺寸使得前者能够插入后者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大比降、大流速条件下的丁坝结构,其特征在于,鱼礁本体为由四个斜顶板和一个水平底板围成的水平柱体结构,四个斜顶板围成截面呈倒W形且两个尖端部构成所述插接部,水平底板固定连接在两侧的两个斜顶板下端内部,两侧的两个斜顶板下端向下超出水平底板两侧位置并形成所述凹陷部,所述开孔设置在斜顶板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大比降、大流速条件下的丁坝结构,其特征在于,鱼礁本体整体呈矩形体结构,其上端具有和内腔贯通的矩形开口并形成凹陷部,其下端具有多个向下的插接柱构成所述插接部,其周向侧面上设置开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大比降、大流速条件下的丁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插接柱为矩形布置的四个,插接柱下端围成的矩形小于鱼礁本体上端矩形开口的尺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大比降、大流速条件下的丁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插接柱整体长度小于鱼礁上端矩形开口到内腔底部的深度,所述插接柱由根部到外端依次由同轴设置且直径依次变小的第一圆柱段、锥台段、第二圆柱段和圆锥段构成,四个插接柱的第一圆柱段外周所围成的矩形尺寸大于鱼礁本体上端矩形开口的尺寸。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大比降、大流速条件下的丁坝结构,其特征在于,鱼礁本体上还嵌设有若干金属块,金属块具有露出于鱼礁本体表面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未经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7214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倒木护岸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利水电用易于组装的防洪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