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机立辊轴承游隙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71405.5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4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斌;范光明;吴眉庄;吴保桥;石雷;马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8/10 | 分类号: | B21B38/1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243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辊轴承 底座 传力部件 下压板 内圈 轴承游隙测量 端面贴合 施力部件 压紧轴承 轧机立辊 导向柱 上压板 凸起部 弹簧 立辊 立柱 贴合 支撑定位轴承 本实用新型 测量部件 测量轴承 立柱连接 一端连接 弹簧套 预负荷 套接 游隙 轴向 轴承 施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轧机立辊轴承游隙测量装置,包括用于对轴承施加轴向预负荷的施力部件、用于压紧轴承顶部的传力部件、用于支撑定位轴承底部底座和用于测量轴承游隙的测量部件,立辊轴承设置在立辊中,施力部件与传力部件的一端连接,传力部件的另一端与立辊轴承内圈一端的端面贴合,立辊轴承内圈另一端的端面与底座贴合。底座上设有凸起部,立辊放置在底座上,立辊轴承套接在凸起部上,立辊轴承内圈的端部与底座贴合。传力部件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和弹簧,弹簧设置在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下压板上设有用于压紧轴承顶部的立柱。下压板的一侧与立柱连接,另一侧设有导向柱,弹簧套接在导向柱上,立柱的端部与立辊轴承内圈的端面贴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钢设备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轧机立辊轴承游隙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热轧H型钢一般都使用轧机机组进行轧制,机组的孔型是由上下两个水平辊和左右两个立辊围成的,立辊在机架中主要是起轧制翼缘的作用,它的转动没有主传动来驱动,主要是靠水平辊带动轧件的咬入进而带动立辊的转动。
马钢中型H生产线使用的立辊轴承是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立辊轴承不仅要在轧制过程中承受很大的径向轧制力,在轧件咬入时还要承受很大的冲击载荷,而且由于轧件上下不完全对称,还会承受一定的轴向力。大负荷、被动传动、冲击载荷等恶劣工况,如果立辊轴承装配时游隙测量及调整方法不良,会使立辊轴承在实际使用中故障率较高。
轴承游隙是指轴承在轴向上的移动间隙,轴承的轴向间隙通过中间的内隔圈宽度来控制。游隙的大小对轴承来说至关重要,过大或过小的游隙都会直接造成轴承寿命的缩短。游隙一旦过大,它就会导致滚子偏离顶点,使其运转时不能保持与内圈的同心度,大挡边也不能很好的起到对滚子的定位作用,而保持架对滚子的导向功能也极大的受到了影响。滚子对保持架的冲击载荷便加速了保持架的损坏,以至于滚子的位置偏斜,出现碾压保持架的情况,使其对内圈的作用力大大增加,这样就会出现立辊轴承损坏。游隙过小时,轴承在不工作的状态下滚子与内外圈都是紧密接触的,并且由于端盖的作用,它们之间已经有较大的内在作用力了,当工作时还要受到外界轧件对它的作用力,容易造成滚子大挡面异常磨损。
理论上“零游隙”时轴承寿命最长,但实际上由于工作环境和受力情况不一样,例如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发生热膨胀或受负荷产生轻微弯曲变形等情况,使我们很难掌握它工作时的“零游隙”。常温下我们立辊轴承装配时测量的游隙和立辊轴承实际工作中的游隙是不一样的。
马钢中型H生产线投产初期,我们对立辊轴承的装配都是按照厂家配好的游隙,即中间的内隔圈厚度进厂后不调整就直接装配。这样,因为每个轴承的外径尺寸和立辊辊环的内径尺寸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它们热装配合后对轴承的工作游隙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再加上我们装配上的误差差异,最终导致了每个立辊的工作游隙是不一样的,使用寿命也有所差异。因此,频繁出现轧机立辊轴承非正常损坏问题,严重时每月损坏10只以上,每次故障不仅会造成平均60 分钟以上更换立辊停产时间,而且由于立辊轴承卡死,还可能会造成轧机堆钢,给轧机主传动及其相关设备带来损伤,给生产稳定顺行、成本以及设备维护带来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生产线的正常生产秩序,造成成本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机立辊轴承游隙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精确测量立辊轴承“零游隙”时中间隔圈的厚度,再通过调整中间隔圈的厚度来保证立辊轴承安装后的最佳游隙值,达到降低立辊轴承故障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用于对轴承施加轴向预负荷的施力部件、用于压紧轴承顶部的传力部件、用于支撑定位轴承底部底座和用于测量轴承游隙的测量部件,立辊轴承设置在立辊中,施力部件与传力部件的一端连接,传力部件的另一端与立辊轴承内圈一端的端面贴合,立辊轴承内圈另一端的端面与底座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714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