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和制冷/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60403.6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1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黄碧涵;郭嘉;陈六彪;周远;王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油管 过滤板 排气管 排液管 本实用新型 气液分离器 热泵系统 液分离器 回油管 进液管 润滑油 压缩机 蒸发器 进口 筒体 制冷 气液分离效果 流量调节阀 油循环量 热效率 喷射器 膨胀阀 气冷器 油循环 换热 液击 连通 出口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和制冷/热泵系统。该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筒体内的第一过滤板,筒体的顶部插设有进液管和排气管、底部插设有排液管和排油管;进液管的出口和排气管的进口均位于第一过滤板的上方;排液管和排油管的进口均位于第一过滤板的下方、且排液管的进口高于排油管的进口,排油管和排气管的出口均与回油管连通,排油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回油管位于排油管的下方。该系统包括气冷器、压缩机、喷射器、膨胀阀、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气液分离效果稳定,不仅能避免油循环量增大时润滑油进入蒸发器而降低换热效率,而且还能避免油循环减小时润滑油不足以及压缩机发生液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和制冷/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制冷/热泵系统运行时,由于系统内的润滑油与二氧化碳无法完全互溶,润滑油会随着二氧化碳在系统内循环,因此喷射器排出的混合流体需经过气液分离器分离后才能回到压缩机吸气口。从而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换热效率和稳定性。
现有的气液分离器通常包括筒体和设置在在筒体上的进气管、排气管和排液管,排气管上开设有出油孔。系统稳定运行时,气液分离器可通过排气管上的出油孔将润滑油送回到压缩机。但是,当油循环量增大时,部分润滑油会随二氧化碳液体进入蒸发器,导致蒸发器换热效率降低;当油循环量减小时,部分二氧化碳液体又会随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排气管的出油孔进入压缩机,这会导致压缩机因润滑油不足排气温度上升,甚至还会造成液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气液分离效果稳定的气液分离器、以提高冷/热泵系统的换热效率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第一过滤板,所述筒体的顶部插设有进液管和排气管、底部插设有排液管和排油管;所述进液管的出口和所述排气管的进口均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上方;所述排液管和所述排油管的进口均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下方、且所述排液管的进口高于所述排油管的进口,所述排油管和所述排气管的出口均与回油管连通,所述排油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回油管位于所述排油管的下方。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上方设有第二过滤板,所述进液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二过滤板与所述第一过滤板之间,所述排气管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上方。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下方设有第三过滤板,所述第三过滤板的过滤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滤板的过滤孔直径。
其中,所述排气管的进口向上弯曲。
其中,所述筒体的顶部插设有检测管,所述检测管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和安全阀。
其中,所述回油管为U型管。
其中,还包括石英玻璃管液位计,所述石英玻璃管液位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筒体的顶部和底部连通,所述排液管伸入所述筒体的长度可调节。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下方设有防波板和隔离板,所述防波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筒体连接、第二端倾斜向下延伸;所述隔离板竖直悬置在所述防波板的第二端下方、用于将所述筒体分隔为沉淀区和分层区;所述排液管插设在所述沉淀区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制冷/热泵系统,该系统包括气冷器、压缩机、喷射器、膨胀阀、蒸发器以及上述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回油管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通过所述气冷器与所述喷射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喷射器的出口与所述进液管的进口连通,所述排液管的出口依次通过所述膨胀阀和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喷射器的引射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604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液分离器及二次节流制冷循环系统
- 下一篇:分离组件、油分离器及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