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气设备外接线管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56548.9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39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壳 保护装置 外接线 电气设备 固接装置 固定块 固位块 卡销 本实用新型 电线维修 活动连接 使用材料 拆装 底端 管内 墙面 拆开 分段 维护 | ||
一种电气设备外接线管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后壳Ⅰ保护后壳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后壳Ⅰ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背面的一侧与墙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后壳Ⅰ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位块,固位块的中部与卡销的底端活动连接,卡销的顶端分别与保护后壳Ⅱ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保护后壳Ⅱ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接装置,所述固接装置的底部与保护后壳Ⅰ的顶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使整个保护装置可以分段拆装的功能,避免了在外接线管内的电线维修时需要拆开整个保护装置导致维护过程的难度加大,且造成严重的使用材料浪费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保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气设备外接线管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设备中常存在一些外露的线管,现有技术中只是通过塑料盖子将线管盖在地面,密封效果不好,当有外力撞击时会导致外接线管变形压迫内部的电线致使电气线路受损,当在外接线管的外部安装保护装置时,外接线管内的电线维修时就需要拆开整个保护装置,这样会导致维护过程的难度加大,且造成严重的使用材料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外接线管保护装置,具备保护效果好,便于拆装,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等优点,解决了多数外接线管都是暴露在外界,当有外力撞击时会导致外接线管变形压迫内部的电线致使电气线路受损,当在外接线管的外部安装保护装置时,外接线管内的电线维修时就需要拆开整个保护装置,这样会导致维护过程的难度加大,且造成严重的使用材料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保护效果好,便于拆装,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气设备外接线管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后壳Ⅰ保护后壳Ⅱ,所述保护后壳Ⅰ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背面的一侧与墙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后壳Ⅰ两侧的正面均开设有滑动槽,且保护后壳Ⅰ的正面通过滑动槽活动连接有移动盖板,所述保护后壳Ⅰ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的内圈开设有螺纹槽,且固定螺母的内部通过螺纹槽与螺纹杆的中部螺纹套接,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套接有转盘,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位于保护后壳Ⅰ内部的转轮,所述转轮的外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保护后壳Ⅰ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位块,所述固位块的中部与卡销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卡销的数量共有两个,两个所述卡销的顶端分别与保护后壳Ⅱ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后壳Ⅱ底端的中部开设有固定槽口,且保护后壳Ⅱ的底部通过固定槽口活动连接有外接线管,所述外接线管的底端贯穿保护后壳Ⅰ并且与两个限位板的侧边活动连接,所述保护后壳Ⅱ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接装置,所述固接装置的底部与保护后壳Ⅰ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接装置包括连接块Ⅰ,所述连接块Ⅰ的顶部与保护后壳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Ⅰ的底部与连接块Ⅱ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Ⅱ的底部与保护后壳Ⅰ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Ⅰ的底部和连接块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动螺母,所述活动螺母的内部开设有螺纹槽,且活动螺母的内部通过螺纹槽与螺栓的顶部螺纹套接,所述螺栓的顶端螺纹套接有螺帽,所述螺帽的底部与活动螺母的顶端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盖板背面侧边的宽度与滑动槽的槽宽相互适配,所述移动盖板的大小为保护后壳Ⅰ的0.9倍。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数量共有两个,且两个螺纹杆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两个所述螺纹杆螺纹槽的齿距相同且螺纹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数量共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对立侧分别与外接线管底部的两侧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侧边与外接线管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固位块的中部开设有与卡销相互适配的矩形槽,且固位块的中部通过矩形槽与卡销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固位块的槽宽为卡销宽度的1.2倍。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外接线管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565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水电施工的布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皮带传动式空压机动力电缆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