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出风调节装置及取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4048.3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1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吉;韩雪东;廖泓斌;王德旭;黄月林;任敏;陈勇;陈闪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郭亚芳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风口 风门板 取暖器 出风调节装置 驱动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 取暖器主体 出风量 取暖器技术领域 角度调节 滑动 开合 调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调节装置及取暖器,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取暖器通过控制风门板与出风口的开合角度调节出风口的出风量,调控精度低的技术问题。该出风调节装置包括风门板和驱动调节机构,其中,所述风门板安装于取暖器主体的出风口处,所述风门板与所述驱动调节机构相连接且所述驱动调节机构能带动所述风门板相对取暖器主体滑动以调节所述出风口的大小。本实用新型用于调节取暖器出风口的出风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出风调节装置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蓄热式电暖器是北方煤改电中常用的一种取暖设备。其在夜间电网低谷时段使用低价电能进行发热并将热量储存起来。白天电网高峰时段,通过释放夜间储存的热量来进行取暖,而不需要接入电网,从而达到降低取暖费用和平衡电网负载的目的。
蓄热电暖器放热时,冷空气从电暖器下方进风口进入电暖器内部,经与蓄热腔换热之后,热空气从电暖器上方的出风口流出,冷热气流循环对流,实现室内升温取暖的目的。为了调节室内升温速度以及室温高低,在电暖器上方出风口位置设置有风门板装置。
现有技术中的风门板盖设于出风口上方,风门板通过连接片与蓄热电暖器主体连接,且风门板可绕连接片转动。蓄热电暖器内还设置有温控装置,温控装置与风门板接触的一端为双金属片,其弯曲程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低时,双金属片弯曲幅度较大,其与风门板接触的一端下压,使得风门板绕连接片转动,将出风口打开,从而加热室内空气。温度高时,双金属片弯曲幅度小,其与风门板接触的一端不下压风门板,风门板将出风口盖住,不与室内空气对流换热。目前,一般蓄热式电暖器产品,其出风口都是采用这种机械式的双金属片来调节出风口开启的角度,从而达到放热量的调节。其调节效果取决于双金属片温度特性。双金属片选型确定之后,蓄热电暖器加热时,室温温度以及室温升温速度都已经固定,用户不能根据个人生活习惯对加热效果进行精确的调节,使用中存在不便利以及升温速度慢的问题。后来,也有使用电机来控制风门板的开合角度进而调节出风板的开合角度的设置,风门板转动很小的角度,出风口的大小变化却很大,当当角度超过某一个值后,风门板角度继续增大,出风口大小不会在变化,调控精度低。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目前,取暖器一般通过控制风门板与出风口的开合角度调节出风口的出风量,调控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调节装置及取暖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取暖器通过控制风门板与出风口的开合角度调节出风口的出风量,调控精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出风调节装置,包括风门板和驱动调节机构,其中:所述风门板安装于取暖器主体的出风口处,所述风门板与所述驱动调节机构相连接且所述驱动调节机构能带动所述风门板相对取暖器主体滑动以调节所述出风口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驱动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风门板通过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且所述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调节机构带动所述风门板相对取暖器主体滑动。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为齿轮齿条结构。
优选地,所述齿轮齿条结构包括与所述风门板相连接的齿条和与所述齿条相配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出风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取暖器主体连接的两个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取暖器主体之间能形成滑槽空间,所述风门板位于所述滑槽空间内且能在所述滑槽空间内滑动。
优选地,所述导轨与所述取暖器主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导轨呈“Z”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4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