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顶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26793.5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0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磊;安洪力;祁毓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李光松 |
地址: | 1022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头机构 第二驱动装置 第一驱动装置 锂离子电池 一端连接 顶封 本实用新型 驱动 斜阶梯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顶封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一端连接的第一封头机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封头机构移动;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一端连接的第二封头机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封头机构移动;在所述第一封头机构和所述第二封头机构相对的表面上均设置有斜阶梯凹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顶封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以其零污染、零排放、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和循环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交通工具、大型动力电源和二次充电及储能等领域,已成为国内外电池发展和应用的主体,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品质问题尤为重要。
对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封装方式,需要将裸电芯放在铝塑膜壳中,再对顶部进行封装。封装时主要采用以极耳胶和铝塑膜内层的PP胶在加热状态下利用封装装置进行复合封装。目前封装装置主要采用气缸带动封头先进行加压,之后极耳胶和PP胶才能软化复合封装。此封装装置会由于封头的压力过大而压裂铝塑膜,存在封装漏液和PP腐蚀风险。
为了满足锂离子电池封装后的密封性要求,现有封装技术中所采用的封头结构,是在锂离子电池的极耳的封装位置设计有两层阶梯槽,用于匹配极耳厚度和极耳胶厚度,确保整个封装区域能可靠密封。这种封头结构,在极耳厚度不超过极耳胶厚度的150%时是有效的。但当使用更厚的极耳,极耳厚度超过极耳胶厚度的150%时,极耳边沿没有足够的PP填充极耳边沿间隙,造成电解液泄漏或水气渗入锂离子电池内部,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密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顶封装置,其适用于极耳厚度超过极耳胶厚度的150%的极耳,其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锂离子电池顶封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一端连接的第一封头机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封头机构移动;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一端连接的第二封头机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封头机构移动;在所述第一封头机构和所述第二封头机构相对的表面上均设置有斜阶梯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封头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一封头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封头丝杠、与所述第一封头丝杆连接的第一封头气缸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封头气缸基座两侧的第一封头第一气缸和第一封头第二气缸;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封头伺服电机和与所述第二封头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二封头丝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封头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第一封头基座、第一封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封头基座和所述第一封头之间的第一发热装置;所述第二封头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的第二封头基座、第二封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封头基座和所述第二封头之间的第二发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热装置包括第一隔热板、与所述第一隔热板连接的第一封头发热基座以及设置在第一封头发热基座内的第一发热管;所述第二发热装置包括第二隔热板、与所述第二隔热板连接的第二封头发热基座以及设置在第二封头发热基座内的第二发热管。
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顶封装置的优势在于:当极耳厚度较厚,超过极耳胶厚度的150%时,封装时极耳边沿需要更多的PP来填充间隙,上下封头结构采用斜槽式,封装时可以将更多PP挤压到极耳边沿,降低极耳边沿漏液风险。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封装不良品的产生,提高锂离子电池封装工序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顶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267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