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热一体恒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09279.0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7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环谐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F24F11/89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231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风扇 蒸发单元 电热管 冷凝器 输出端 蒸发器 冷热一体恒温机 加热制冷系统 加热元件 膨胀阀 热水泵 水箱 本实用新型 干燥过滤器 控制一体机 感温探头 机体内部 机体外壁 水压开关 环保性 接出端 冷水泵 旁通阀 压缩机 探头 球阀 消耗 输出 能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热一体恒温机,包括机体、旋转风扇,加热元件和蒸发单元,机体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旋转风扇,旋转风扇底部通过加热元件连接有置于机体内部的蒸发单元,机体内设有与蒸发单元相连接的加热制冷系统,加热制冷系统包括电热管、蒸发器、水箱和冷凝器,水箱底部通过冷水泵连接有蒸发器,蒸发器输出端通过压缩机连接有冷凝器,冷凝器输出端通过干燥过滤器连接有膨胀阀,膨胀阀接出端通过水压开关连接有热水泵,热水泵一端固定连接有电热管,电热管输出端分别连接有感温探头和旁通阀,感温探头输出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球阀。有益效果:有效的控制一体机的温度,使其保持恒温,减少了能源的消耗,环保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温机技术领域,具体一种冷热一体恒温机。
背景技术
恒温机主要由调温(加温、制冷)和增湿两部分组成。通过安装在箱体内顶部的旋转风扇,将空气排入箱体实现气体循环、平衡箱体内的温、湿度,由箱体内置的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至温、湿度控制器(微型信息处理器)进行编辑处理,下达调温调湿指令,通过空气加热单元、冷凝管以及水槽内加热蒸发单元的共同完成。
现有的冷热一体恒温机加热和制冷的设备通常为分开的两个部分,独立运行,但是这样往往会造成设备体积增大和提高了生产成本,消耗能源过大,同时市场的一体恒温机也不能够对温度进行较好的调节控制,恒温的效果不明显,降低了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冷热一体恒温机,提供一种控制效果好和稳定性强的环保式冷热一体恒温机。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热一体恒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旋转风扇,加热元件和蒸发单元,所述机体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旋转风扇,所述旋转风扇底部通过加热元件连接有置于所述机体内部所述的蒸发单元。
所述机体内设有与蒸发单元相连接的加热制冷系统,所述加热制冷系统包括电热管、蒸发器、水箱和冷凝器,所述水箱底部通过冷水泵连接有所述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输出端通过压缩机连接有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输出端通过干燥过滤器连接有膨胀阀,所述膨胀阀接出端通过水压开关连接有热水泵,所述热水泵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电热管,所述电热管输出端分别连接有感温探头和旁通阀,所述感温探头输出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球阀,所述第一球阀输出端通过模具连接有第二球阀,所述第二球阀一端设有与所述水箱相连接的第一电磁阀,所述旁通阀输出端通过第二电磁阀连接有第一电磁阀相连接的安全阀。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内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浮球阀和排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输入输出端分别连接有低压表和高压表。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一端设有与所述水箱相连接的第三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水箱首先将水通过冷水泵输送到蒸发器上,蒸发得到的水气通过压缩机进行冷却,得到湿度较低的水气通过冷凝器实现液化,干燥处理器进行干燥处理通过第三电磁阀进入到水箱和热水泵进入到电热管上,电热管加热的热水一方面会通过感温探头从第一电磁阀进水到水箱中,另一方面通过加热模具再通过球阀和第二电磁阀进入到水箱中,而水箱上的安全阀能够合理的控制进入的温度,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加入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这样的冷热一体恒温机大大提高了使用性能,有效的控制一体机的温度,使其保持恒温,减少了能源的消耗,环保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热一体恒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环谐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环谐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92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