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加热蒸汽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08959.0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5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朱永全;刘赞东;王玉栓;马久斌;李晓光;张怀彬;张松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太锅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28 | 分类号: | F22B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群律师事务所 11581 | 代理人: | 安筱琼;毛军 |
地址: | 4614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风道 电加热蒸汽锅炉 电加热器 水帘 本实用新型 高温气流 加热效率 前后交错 前后延伸 雾化效率 向上翘起 依次连接 蒸汽生产 供蒸汽 喷雾头 风机 风口 后置 口部 内壁 喷雾 前置 加热 相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蒸汽锅炉,包括前后延伸的主风道,主风道的左右内壁上设置有前后交错分布的喷雾头,主风道的后端连接有自前后向依次连接的风机、后置电加热器和风口,主风道的前端安装有可供蒸汽通过的水帘,水帘的前方连接有与主风道相通且向上翘起的排雾接头,排雾接头的口部安装有环形的前置电加热器。利用高温气流和喷雾的方式,加快加大水流的雾化效率和加热效率,以实现快速高效加热的效果,提高蒸汽生产效率和生产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蒸汽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节能的无水电蒸汽锅炉主要由锅炉体、蒸汽管道、安全阀、电加热U型板、水雾喷管、进水阀、逆向阀、排水管组成。蒸汽管道、安全阀、水雾喷管、排水管装在锅炉体的壁上。三块(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量)电加热U型板通过支架固定在锅炉体的内腔中,一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量)水雾喷管位于锅炉体内的电加热U型板表面,三根水雾喷管可提高喷水量和蒸汽的产生量,水雾喷管上设有进水阀、逆向阀。本装置中的水雾喷管是将水直接喷在电加热U型板上产生蒸汽,而电加热U型板是一通电即可变热。
但是,单纯通过电热U型板加热的方式,不但加热效率低,而且受水雾喷管的雾化效果影响,加热效率进一步降低,导致蒸汽产生效率很难达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电加热蒸汽锅炉,其技术方案如下:
电加热蒸汽锅炉,包括前后延伸的主风道,主风道的左右内壁上设置有前后交错分布的喷雾头,主风道的后端连接有自前后向依次连接的风机、后置电加热器和风口,主风道的前端安装有可供蒸汽通过的水帘,水帘的前方连接有与主风道相通且向上翘起的排雾接头,排雾接头的口部安装有环形的前置电加热器。
主风道的下方设置有水箱,水箱内安装有经管路连接喷雾头的水泵,水箱和主风道之间夹设有网板,网板的网孔自后向前逐渐变密集。
主风道的后端连接有加热箱,风机、后置电加热器和风口在加热箱内自下而上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利用高温气流和喷雾的方式,加快加大水流的雾化效率和加热效率,以实现快速高效加热的效果,提高蒸汽生产效率和生产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电加热蒸汽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电加热蒸汽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其外壳采用不锈钢材质,内表面涂覆有隔热防水涂料。具体结构如下:
电加热蒸汽锅炉包括前后延伸的主风道1,主风道1的左右内壁上设置有前后交错分布的喷雾头2,主风道1的后端连接有自前后向依次连接的风机3、后置电加热器4和风口5,主风道1的前端安装有可供蒸汽通过的柔性的水帘6,水帘6的前方连接有与主风道1相通且向上翘起的排雾接头7,排雾接头7的口部安装有环形的前置电加热器8。主风道1的下方设置有水箱,水箱内安装有经管路连接喷雾头2的水泵,水箱和主风道1之间夹设有网板9,网板9的网孔自后向前逐渐变密集。主风道1的后端连接有位于水箱后侧的加热箱,风机3、后置电加热器4和风口5在加热箱内自下而上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太锅锅炉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太锅锅炉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89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