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外科用脊椎矫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02426.1 | 申请日: | 201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3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韩锋;胡蓉;苏敏;刘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锋;胡蓉;苏敏;刘路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贵州启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08 | 代理人: | 赵彦栋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坡道 脊椎矫正装置 本实用新型 圆缺形柱体 气囊 壳体 填充物 神经外科 输气口 体内 弧形坡道 紧密贴合 人体背部 弹力绒 一空腔 自封口 空腔 内装 填充 羽绒 装设 面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用脊椎矫正装置,涉及脊椎矫正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壳体为一圆缺形柱体结构,圆缺形柱体一侧设置有一第一坡道,圆缺形柱体另一侧设置有一第二坡道;壳体内开设有一空腔;空腔内装设有一气囊,气囊上装设有一输气口;第一坡道与第二坡道均为弧形坡道;第一坡道的长度长于第二坡道的长度,差值在3cm‑8cm的范围;输气口为自封口;壳体包括一纺织套,纺织套内填充有填充物;填充物为羽绒棉;纺织套为弹力绒面料。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内装设气囊,实现了对不同类型人体背部的紧密贴合,同时实现了对脊椎矫正装置高度的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脊椎矫正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神经外科用脊椎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脊椎矫正技术是专用于复位偏位、半脱位的脊椎,调整脊椎关节的一门技术,类似于中医的扳法和正骨术,但有其系统理论指导,有其特有的发力技巧,是一项科学、高效的治疗技术。
目前,现有的脊椎矫正装置的结构较为固定,而由于各人体结构的不同,导致脊椎矫正装置难以以最佳的形状对人体腰部进行匹配贴合,从而导致对人体脊椎的矫正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用脊椎矫正装置,通过在壳体内装设气囊,实现了对不同类型人体背部的紧密贴合,同时实现了对脊椎矫正装置高度的调节,解决了现有脊椎矫正装置不便于对不同人体结构进行矫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神经外科用脊椎矫正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一圆缺形柱体结构,所述圆缺形柱体一侧设置有一第一坡道,所述圆缺形柱体另一侧设置有一第二坡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装设有一气囊,所述气囊上装设有一输气口,实现了对不同类型人体背部的紧密贴合,同时实现了对所述脊椎矫正装置高度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坡道与第二坡道均为弧形坡道,以便于贴合人体背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坡道的长度长于第二坡道的长度,差值在3cm-8cm的范围,以便于对人体的脊椎上部和脊椎下部进行区别性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输气口为自封口。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一纺织套,所述纺织套内填充有填充物。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为羽绒棉,增强了壳体的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纺织套为弹力绒面料,增强了柔软舒适的触感。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内装设气囊,实现了对不同类型人体背部的紧密贴合,同时实现了对脊椎校正枕高度的调节。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纺织套内填充羽绒棉,增强了壳体的弹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纺织套设置为弹力绒面料,增强了柔软舒适的触感。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3为壳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锋;胡蓉;苏敏;刘路,未经韩锋;胡蓉;苏敏;刘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24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