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95005.0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4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聂成磊;欧国勇;周鹏;李超联;郎宏祥;李智越;许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6 | 分类号: | F28D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 |
地址: | 518124 广东省深圳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程筒体 管程 管箱 后管板 前管板 两节 弯头 壳程 换热管 换热器 折流板 多节 管板 首端 连通 接管 体内 本实用新型 平行设置 首尾相连 连接管 尾端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其包括管箱、管板、多节相互平行设置的壳程筒体、多个换热管及多个管程弯头;每两节壳程筒体通过一个管程弯头相连使多个壳程筒体依次首尾相连;管箱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于多节壳程筒体的首端和尾端对应的两节壳程筒体的一端;管箱上设有管程接管,位于首端和尾端的两节壳程筒体的一侧还设有靠近相邻管箱的壳程接管;管板包括分别固定于每节壳程筒体两端的前管板和后管板;每相邻两节壳程筒体间通过靠近管程弯头且位于前管板和后管板间的连接管连通;每节壳程筒体内设有多个依次间隔且位于前管板和后管板间的折流板,多个换热管分别设于每节壳程筒体内且贯穿折流板、前管板和后管板并将管箱与管程弯头连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常用的管式换热器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和U型管换热器等,主要由壳侧筒体、折流板、拉杆、定距管、导流筒、换热管、管板、管箱、管侧进出口接管、壳侧进出口接管等组成。其中实现多管程多壳程的管式换热器在结构上还固定安装有管程分程隔板和壳程分程隔板。
通常分程隔板需严格密封,以保证换热效率,但随着程数的增加密封工艺难度较大,设备加工制造成本也随着增加;同时换热管的数量相应增多,在结构上会导致壳程直径增大,管板厚度增大,结构稳定性差,在工艺上壳程大导致流通截面增加,介质流速降低,从而降低换热性能,且安装分程隔板的这种结构难以实现全流程的逆流,传热效率较低。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实现多管程多壳程的换热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换热器,实现多壳程多管程组合,其具有较高的换热性能,且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管箱、管板、多节相互平行设置的壳程筒体、多个换热管以及多个管程弯头;每两节壳程筒体通过一个管程弯头相连使所述多个壳程筒体依次首尾相连;所述管箱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于多节壳程筒体的首端和尾端对应的两节壳程筒体的一端;所述管箱上设有管程接管,位于首端和尾端的两节壳程筒体的一侧还设有靠近相邻管箱的壳程接管;所述管板包括分别固定于每节壳程筒体两端的前管板和后管板;每相邻两节壳程筒体之间通过靠近管程弯头且位于前管板和后管板之间的连接管连通;每节壳程筒体内设有多个依次间隔且位于前管板和后管板之间的折流板,多个换热管分别设于每节壳程筒体内且贯穿折流板、前管板和后管板并将管箱与管程弯头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一种改进,每两节壳程筒体与位于两节壳程筒体之间的管程弯头形成“U”型结构;所述换热管相互平行且在换热管的高度方向上为多排排列,相邻两排换热管交错布置,所述折流板上均开设有供换热管垂直穿过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折流板采用单弓形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缺口沿壳程筒体的高度方向呈上下或左右错开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壳程筒体的数量为四节,所述壳程筒体呈直圆筒状且采用无缝钢管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一种改进,所述管程弯头的数量为三个且呈中空圆筒状,所述管程弯头的弯曲角度为90°,所述连接管的数量为三个且呈直圆筒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一种改进,所述管箱与管板焊接固定,所述管箱背离管板的一侧通过管箱法兰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壳程筒体内还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折流板的旁路挡板和拉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一种改进,所述拉杆成对设于多个换热管的外缘,所述折流板焊接在拉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一种改进,所述壳程筒体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框架式结构且包括固定端和滑动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950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新管式冷却器
- 下一篇:一种涤纶布印染用定型机的废气余热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