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溢煮奶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93769.6 | 申请日: | 2018-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5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曾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福林 |
主分类号: | A47J27/57 | 分类号: | A47J27/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1100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奶锅 防溢 内锅 存水空间 锅盖 加水口 外锅 本实用新型 煤气灶 儿童安全 上端边缘 上端封闭 水平圆周 锅手柄 透气孔 侧壁 管控 锅具 锅体 相错 溢锅 灭火 厨房 电路 上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溢煮奶锅,属于厨房锅具领域。防溢煮奶锅由外锅、内锅和锅盖组成。外锅和内锅在上端封闭连接,两个锅体之间有存水空间,在内锅的上端边缘有一个存水空间的加水口。锅手柄位于位于和加水口在水平圆周相错90度的位置。锅盖面上有透气孔。内锅的侧壁向外倾斜。防溢煮奶锅结构简单,没有电路的管控,方便退休老人和上学儿童安全地使用.也避免了做饭者因忽略奶锅而发生溢锅、煤气灶灭火、跑气或其他故障。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奶的锅具,尤其是一种能防溢的烧奶锅。
背景技术:现有的普通锅具煮奶时容易溢锅,不仅浪费奶还污染炉灶。常见的防溢办法有把炉火放小、奶或稀饭中滴一点黄油、把一双筷子放在锅盖下,留出间隙等等。这些虽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都不能彻底解决溢锅和看守问题。关键是煮奶时加热的温度没有控制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溢煮奶锅,它可以在奶烧开的状态下不会溢锅。免除了溢锅的问题和照看奶锅的烦恼。为实现这一目标,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防溢煮奶锅,包括外锅、内锅和锅盖。外锅和内锅在上端封闭连接,在上端封闭形成的连接环在外锅内表面上,这个连接环低于外锅的上边缘,其环面与锅底平行,外锅上有透明锅盖。两个锅体之间有存水空间,在内锅的上端边缘有一个存水空间的加水口,锅手柄位于和加水口在水平圆周相错90度角的位置。
在存水空间的加水口其上端开口高出外锅与内锅封闭连接环的1-2厘米。
存水空间里面的存水面应该位于内外两个锅连接环面以下2-3厘米,水面上方为蒸汽空间。
内锅的形状是上大下小的锥台形,内锅侧壁向外倾斜约15度角。
外锅的锅盖由耐热玻璃制成,可以看到锅内牛奶的沸腾。锅盖上有透气孔。
防溢煮奶锅结构简单,没有电路的管控,方便退休老人和上学儿童安全地使用。也避免了做饭者因忽略奶锅而发生溢锅、灶火熄灭及其他故障。
附图说明:图1是防溢煮奶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防溢煮奶锅倒奶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和2所示,防溢煮奶锅,包括外锅、内锅和锅盖。外锅2和内锅3在上端封闭连接,在上端封闭形成的连接环在外锅内表面上。这个连接环低于外锅的上边缘,其环面与锅底平行。两个锅体之间有存水空间,利用存水空间的开水加热内锅中的牛奶。牛奶烧开后,灶火继续加热,水还是100℃牛奶也仍然处在100℃,因此不会溢出锅外。在内锅的上端边缘有一个存水空间的加水口5,锅手柄6位于和加水口在水平圆周上相错90度角的位置。倒奶时手握锅手柄,转动奶锅,将加水口置于倒奶锅的上部,存水空间的水不会流出来。如图3所示,内锅3的侧壁向外倾斜15度,倒奶时手握锅手柄6逆时针转75度,内锅下方侧壁即达到水平线9位置,可将牛奶倒完。若内锅加水口5的侧壁也向外倾斜15度,则与水平线8平行。此时原处在水平面8上面的水,流到奶锅直立状态时的存水面4上面的蒸汽空间7内。从图中可以看到,水平面8以上的水的量比蒸汽空间7的容积小得多。所以,倒奶的动作也无需特别的小心谨慎。奶锅夹层内存水空间的水不会和牛奶一同倒出来。
存水空间的加水口5的上端开口高出外锅与内锅封闭连接环1-2厘米。防止牛奶沸腾时进入加水口。
存水空间内的存水面4应该位于内外两个锅连接环面以下2-3厘米,在加水时可以目测出来。水面上方为蒸汽空间7。此空间保证水蒸汽顺利溢出,在倒奶时储存加水口附近的水。烧奶时蒸汽在锅内的牛奶上方加热牛奶。多余的蒸汽从锅盖的透气孔排出。
内锅的形状是上大下小的倒锥台形,内锅侧壁向外倾斜约15度角。
外锅的锅盖1由耐热玻璃制成,可以看到锅内牛奶的沸腾。
防溢煮奶锅也可以煮稀饭,或做其他不受高温破坏营养的食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福林,未经曾福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937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