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温烟气脱硝催化反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87122.2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6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保亮;薛善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保亮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56;B01D53/75;B01D53/86;F23J15/02;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杨先凯 |
地址: | 250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反应系统 低温烟气脱硝 加热器 除尘器 氧化器 烟气 混合器 锅炉 催化还原反应器 氨气 催化剂寿命 氨法脱硫 合理设置 适应变化 脱硫单元 脱硝效率 自我调节 氨逃逸 大波动 供氨 烟囱 粉尘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低温烟气脱硝催化反应系统,包括锅炉、供氨单元、除尘器、脱硫单元、加热器、NO氧化器、烟气‑氨气混合器、催化还原反应器以及烟囱;通过将除尘器设置在锅炉后,消除了粉尘对催化剂寿命和活性的影响;避免了单纯的氨法脱硫存在的氨逃逸问题;合理设置加热器,增强了装置的适应能力,在烟气温度发生较大波动时,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变化的工况;通过添加NO氧化器提高了脱硝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厂及化工厂的锅炉烟气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NOx)是造成雾霾、酸雨、光化学烟雾及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我国是世界第一大NOx排放国,NOx治理(烟气脱硝)成为国家“十二五”大气污染强制治理的重点。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的日益重视,我国相继对NOx排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2015年12月,国家环保部、发改委、能环局发布《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要求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在2017年,2018年和2020年前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简称SCR)脱硝技术成熟、效率高、稳定性好,成为当前国内外治理NOx的主流技术和发展方向,其中,SCR技术核心为脱硝催化剂。SCR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脱硝效率高,技术成熟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烟气脱硝工程应用最多的技术。根据催化剂的适宜温度范围,SCR可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工艺,其温度分别为:高温SCR工艺:450~590℃;中温SCR工艺:260~380℃;低温SCR工艺:80~300℃。
低温SCR工艺可使脱硝装置置于脱硫和除尘装置之后,从而减少硫、飞灰等对催化剂污染毒害。以NH3或尿素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以下简称SCR)是目前工业(如硝酸、硝盐尾气净化、柴油机尾气净化及火电行业尾气脱硝等)应用最多的NOx脱除技术。快速SCR反应中NO的氧化效率明显影响整个脱硝效率,主要发生反应如下:
2NO+O2→2NO2 (1)
2NH3+NO+NO2→2N2+3H2O (2)
研究表明,当n(NO2)/n(NOx)=0.5时,快速SCR的还原效率最高。由于火电行业NOx尾气中NO的含量一般为90%以上,因此预先对烟气中的NO进行氧化可以提高脱硝效率。
目前SCR使用最为成熟的催化剂是V2O5/TiO2或者在V2O5/TiO2基础上进行改性的催化剂,但目前传统的钒钛系SCR催化剂在操作温度高于350℃时才具有较高活性,因此只能将SCR反应器布置于省煤器和除尘器之间。但是现有锅炉中在该位置大多没有预留脱硝空间,因此给SCR工艺的工业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外在该工艺段的烟气中含有高浓度的灰尘,灰尘中还含有碱金属、砷和汞等物质,会对催化剂产生很强的侵蚀和毒化作用,影响其寿命。
为节约运行和锅炉改造成本,研究和开发在低温条件下具有活性的SCR催化剂和相应的工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实际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烟气脱硝催化反应系统。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温烟气脱硝催化反应系统,包括锅炉、供氨单元、除尘器、脱硫单元、加热器、NO氧化器、烟气-氨气混合器、催化还原反应器以及烟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保亮,未经李保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871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