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脑室引流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58436.X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5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冯保玉;沈甫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寿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本体 开口端 引流导管 侧脑室 引导针 医疗器械技术 本实用新型 侧壁周边 中空结构 封闭端 密封帽 内腔中 引流孔 侧壁 导管 内腔 轴向 标注 嵌入 体内 封闭 配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脑室引流导管,包括:内腔为中空结构的导管本体和适于嵌入于导管本体内的引导针;其中导管本体轴向的两端分别为开口端和封闭端;引导针从开口端插入导管本体的内腔中导管本体侧近封闭端的侧壁周边上设置有多个引流孔;开口端还配置有适于打开的密封帽;以及导管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标注有刻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脑室引流导管。
背景技术
脑室穿刺是神经外科临床常做的手术,主要用于脑室出血的穿刺引流和脑室造影等,在脑科术后也会不断产生积液,需要进行引流,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是采用颅骨钻孔的方法,将导流管置入需要引流的位置将血肿积液抽吸和引流出来。导管一般为硅胶材质,本身材质较为柔软,单纯使用导管插入不具备导向性,无法准确置于引流部位,从而无法有效保证引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脑室引流导管,以解决提高引流导管置入脑部时的导向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侧脑室引流导管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侧脑室引流导管,包括:内腔为中空结构的导管本体和适于嵌入于导管本体内的引导针;其中
所述导管本体轴向的两端分别为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引导针从所述开口端插入所述导管本体的内腔中所述导管本体侧近封闭端的侧壁周边上设置有多个引流孔;所述开口端还配置有适于打开的密封帽;以及
所述导管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标注有刻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引流孔的孔径由封闭端向开口端方向依次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引流孔沿封闭端到开口端的方向相互交叠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端的端部设置有测压芯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管本体的侧壁内表面设有测温导线;
所述测温导线近封闭端的端部伸出至多个引流孔中距离封闭端最近的引流孔外。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管本体的侧壁沿着导管本体的轴向内嵌有多根支撑导丝;
多根支撑导丝均匀分布在导管本体的侧壁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管本体的外侧壁上近封闭端以及位于导管本体的近中部段分别设有一显影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显影环通过强力胶黏剂粘接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外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显影环的外壁四周开有小孔以便显影成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侧脑室引流导管通过配合使用的引导针和导管本体,其中引导针主要起到导向作用,引导针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这样插入导管主体内腔的时候静电较小,不会与导管主体吸附在一起,如此,在导管主体插入脑部和进行抽取积液的过程中,能够确保导管本体保持原有状态插入大脑,在将引导针从导管主体内腔退出的时候,不会出现引导针将导管本体从脑部连带拉扯出来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侧脑室引流导管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侧脑室引流导管的导管本体结构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侧脑室引流导管的引导针结构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侧脑室引流导管的导管本体的剖视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寿医用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寿医用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584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CU疾病术后护理用引流管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菌及防黏连的腹腔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