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内切断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50456.2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7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育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程锦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料管 转盘腔 凸模 凹模 切断机构 升降腔 模腔 升降台 模具制造过程 内部中间位置 升降机构顶端 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 凹模内部 底部相通 模具成型 驱动圆盘 升降机构 实用结构 自动切断 进料口 良率 余料 转动 电机 自动化 配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内切断机构,包括凸模,所述凸模上方设有与之配合的凹模,所述凹模与凸模之间形成模腔,所述凸模底部设有升降腔,所述升降腔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顶端表面设有升降台,所述凹模顶端设有进料管腔,所述进料管腔中设有进料管,所述凹模内部设有与进料管腔的底部相通的转盘腔,所述转盘腔内设有圆盘,所述转盘腔顶部设有驱动圆盘转动的电机,所述转盘腔底部设有通向模腔的进料口。本实用结构新颖,自动化程度高,可将模具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余料自动切断并清理,很大程度上保证模具成型的良率,减少对机器的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内切断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完成开模后,成型的产品将会脱离模腔进行脱模,但是往往会有余料残留在模具与进料口之间,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制造下一个产品的时候冷却的余料将会随着热熔的材料一起注射进模腔中,制造出来的产品就会产生瑕疵和缺陷,影响产品美观,而且还会导致模具合模不紧密,大大减少机器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模内切断机构,包括凸模,所述凸模上方设有与之配合的凹模,所述凹模与凸模之间形成模腔,所述凸模底部设有升降腔,所述升降腔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顶端表面设有升降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带动升降台进行升降运动,所述升降台表面设有多根与之垂直的顶针,所述升降腔的顶端设有多个供顶针插入的顶针口;所述凹模顶端设有进料管腔,所述进料管腔的左侧设有第二升降机构,所述进料管腔中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侧表面设有固定夹,且所述固定夹与第二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带动固定夹与进料管进行升降运动;所述凹模内部设有与进料管腔的底部相通的转盘腔,所述转盘腔内设有圆盘,所述转盘腔顶部设有驱动圆盘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与圆盘之间使用连接杆进行连接,所述转盘腔底部设有通向模腔的进料口,所述圆盘上设有上下贯通的切断口,所述进料口、切断口、进料管同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管底面为凸弧面,所述圆盘顶面有与凸弧面配合的凹弧面,所述切断口位于凹弧面的中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升降机构是液压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升降机构是液压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结构新颖,自动化程度高,可将模具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余料自动切断并清理,很大程度上保证模具成型的良率,减少对机器的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内切断机构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内切断机构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内切断机构脱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凸模,2、切断口,3、凹模,4、进料管,5、电机,6、圆盘,7、顶针,8、第一升降机构,9、凸弧面,10、凹弧面,11、进料口,12、升降台,13、连接杆,14、模腔,15、顶针口,16、第二升降机构,17、固定夹,18、升降腔,19、进料管腔,20、转盘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程锦塑胶五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程锦塑胶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504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胶模具浇口套防拉丝结构
- 下一篇:一种注塑件后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