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纤维素酶的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48258.2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2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环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王鸿远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杆 搅拌杆 液体纤维素酶 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 粉体混合机 体内 安装架 中心轴 粉体 设备技术领域 纤维素酶生产 呈螺旋状 粉体混合 螺旋设置 驱动电机 生产效率 旋转动力 自由落体 打散 壳体 架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素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纤维素酶的生产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架设有粉体混合机,所述粉体混合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中心轴;所述壳体内的所述中心轴上设有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之间设有呈螺旋设置的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液体纤维素酶的生产装置,通过上述设置的呈螺旋状设置的所述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在驱动电机旋转动力的作用下,加速了粉体在壳体内做自由落体的同时,粉体能够更好的被打散,进而混合的更加均匀细致,能够大幅度提高粉体混合的质量,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素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纤维素酶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纤维素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多糖类产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可再生性天然资源。据估计,地球上纤维素中所蕴藏的能量大约相当于6400亿吨的石油所含的能量,而且纤维素的可再生性是石油等矿质能源所不可比拟的。充分利用纤维素酶处理纤维素,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与粮食问题,其深远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然而,目前约80%纤维素未被开发利用,具有极为诱人的前景。近年来,国内外纤维素酶的应用研究十分活跃,已筛选到一批高产菌株。纤维素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微生物生产的纤维素酶将其转化为人类急需的能源、食物和化工原料,对于人类社会解决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能源危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纤维素酶在纺织、食品发酵、饲料、造纸、日用化工、中草药提取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秸秆生产酒精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其前景十分广阔,纤维素酶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战略性课题。
纤维素酶的生产和其它酶制剂一样,主要有固体发酵和液体深层发酵两种,国内外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固体发酵法是以玉米等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其投资少,工艺简单,产品价格低廉,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纤维素酶生产厂家均采用该技术生产纤维素酶。但是固体发酵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以秸秆为原料的固体发酵法生产的纤维素酶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随着液体发酵酶工艺的发展及菌种性能的提高,采用液体发酵法生产纤维酶素是必然趋势。目前液体纤维素酶的发酵主要采用分批发酵,发酵周期较长,达7天以上,设备利用率较低,动力消耗较大,种子的制备成本较高,对原料微晶纤维素和乳糖的消耗较大,因此成本居高不下。其中,用于生产液体纤维素的粉体混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所生产的液体纤维素的质量,导致生产效率较低。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急需发明一种新的液体纤维素酶的生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纤维素酶的生产装置,能够大幅度提高粉体混合的质量,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下述方案:
一种液体纤维素酶的生产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架设有粉体混合机,所述粉体混合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固定,并穿出所述壳体架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壳体内的所述中心轴上设有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之间设有呈螺旋设置的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杆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中部与所述中心轴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杆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中部与所述中心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杆的上端焊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下端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中部与所述中心轴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杆的下端焊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上端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中部与所述中心轴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结构相同的两个半壳体,各所述半壳体位置对应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分别与所述中心轴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环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环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482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