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木结构加固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46463.5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50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崔洪涛;李方;毛俊杰;王俊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蒋昱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箍环 铁质 木结构 半圆形环 加固构件 铰接结构 锁扣 本实用新型 刚性拉杆 活动连接端 整体稳定性 螺钉固定 维修周期 固定端 螺孔 古建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木结构加固构件,包括铁质箍环、锁扣、刚性拉杆和铰接结构,所述铁质箍环有两个,每个铁质箍环由两个半圆形环组成,每个铁质箍环的两个半圆形环的活动连接端通过铰接结构相连,每个铁质箍环的两个半圆形环的固定端有螺孔且通过螺钉固定,所述铰接结构一侧有U形的锁扣,所述刚性拉杆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对应锁扣的中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木结构加固构件,加强了古建筑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圆木结构的耐久性,降低维修周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结构建筑加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木结构加固构件。
背景技术
在我国,由于古建筑的种类繁多,特点各异,故应区别对待。抗震能力不足的要采取加固措施;有一定抗震能力而损伤较重地应及时抓紧维修。提出科学而安全的抗震对策,做好这些古建筑的维修和抗震加固工作,使之免遭地震破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国家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古建筑进行了一些抗震加固和维修,既提高了抗震能力,又延长了寿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木结构加固构件,加强了古建筑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圆木结构的耐久性,降低维修周期,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木结构加固构件,包括铁质箍环、锁扣、刚性拉杆和铰接结构,所述铁质箍环有两个,每个铁质箍环由两个半圆形环组成,每个铁质箍环的两个半圆形环的活动连接端通过铰接结构相连,每个铁质箍环的两个半圆形环的固定端有螺孔且通过螺钉固定,所述铰接结构一侧有U形的锁扣,所述刚性拉杆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对应锁扣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铁质箍环的半圆形环的固定端的螺孔有2-3排,每个铁质箍环的半圆形环的固定端的螺孔的每排螺孔有4-8个,这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箍环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铁质箍环高4-8cm厚0.5cm,本申请实际运用中采用以上规格。
本实用新型一种圆木结构加固构件,该结构可用于梁与柱的连接,构成空间三角形,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还可用于有裂缝的梁,加固结构,利用钢筋承受梁下侧所受压力,这样增强木质结构的抗拉性能,增加受力构件,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中:1.螺孔 2铁质箍环 3锁扣4 刚性拉杆 5铰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木结构加固构件,加强了古建筑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圆木结构的耐久性,降低维修周期。
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一种圆木结构加固构件,包括铁质箍环2、锁扣3、刚性拉杆4和铰接结构5,所述铁质箍环2有两个,每个铁质箍环2由两个半圆形环组成,每个铁质箍环2的两个半圆形环的活动连接端通过铰接结构5相连,每个铁质箍环2的两个半圆形环的固定端有螺孔1且通过螺钉固定,所述铰接结构5一侧有U形的锁扣3,所述刚性拉杆4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对应锁扣3的中部。
作为本申请一种具体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一种圆木结构加固构件,包括铁质箍环2、锁扣3、刚性拉杆4和铰接结构5,所述铁质箍环2有两个,每个铁质箍环2由两个半圆形环组成,所述铁质箍环高4-8cm厚0.5cm,本申请实际运用中采用以上规格,每个铁质箍环2的两个半圆形环的活动连接端通过铰接结构5相连,每个铁质箍环2的两个半圆形环的固定端有螺孔1且通过螺钉固定,每个铁质箍环的半圆形环的固定端的螺孔有2-3排,每个铁质箍环的半圆形环的固定端的螺孔的每排螺孔有4-8个,这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箍环的大小,所述铰接结构5一侧有U形的锁扣3,所述刚性拉杆4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对应锁扣3的中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464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