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氧化过程气态产物组分与煤样质量损失测定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46020.6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8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郑学召;王宝元;郭军;刘荫;张铎;程小蛟;郝健池;刘名阳;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天河矿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2 | 分类号: | G01N25/22;G01N30/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管 气态产物 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 电机模块 复合反应 实验气体 氧化过程 质量损失 煤氧 煤样 化学反应过程 气体输出管路 第一电磁阀 色谱分析仪 充分混合 电机转轴 对称固定 进气机构 系统误差 依次连接 连通 测量 | ||
1.煤氧化过程气态产物组分与煤样质量损失测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机构、复合反应机构、定量取气机构和色谱分析仪(29);
所述进气机构包括依次安装在气体输入管路(9)上的高压气瓶(1)、气体预混容器(2)、气体混合容器(3)和开关阀(7),气体预混容器(2)为内表面粗糙的球体结构且气体预混容器(2)内焊接有扰流板,气体混合容器(3)的对角线上设置有风扇(4);
所述复合反应机构包括自动加热箱(10)以及设置在自动加热箱(10)内的气体加热器(11)和悬挂支架(13),气体加热器(11)内设置有挡流板(12),煤罐(15)固定在悬挂支架(13)上,悬挂支架(13)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煤罐(15)内盛放有立方体结构的煤样(16),气体输入管路(9)伸入至自动加热箱(10)与气体加热器(11)的进气端连通,气体加热器(11)的出气端与煤罐(15)的进气端连通,煤样(16)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上设置有与煤样(16)等长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8),煤样(16)的宽度方向中心线上设置有与煤样(16)等宽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0),煤样(16)的高度方向中心线上设置有与煤样(16)等高的第三温度传感器(17),第一温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30)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7)均由多个热电偶依次排列组成,电压源(19)的正极与煤样(16)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电压源(19)的负极与煤样(16)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电流表(14)串联在电压源(19)为煤样(16)供电的回路中,自动加热箱(10)内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31),气体加热器(11)内设置有第五温度传感器(32);
所述定量取气机构包括电机模块(35)以及对称固定在电机模块(35)的电机转轴(21)两侧的第一连接管(22)和第二连接管(23),第一连接管(22)的一端或第二连接管(23)的一端与气体输出管路(20)连通,气体输出管路(20)伸入至自动加热箱(10)与煤罐(15)的出气端连通,第一连接管(2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磁阀(24),第一连接管(22)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电磁阀(25),第二连接管(23)的一端安装有第三电磁阀(26),第二连接管(23)的另一端安装有第四电磁阀(27),第一连接管(22)的另一端或第二连接管(23)的另一端通过气体采集管路(28)与色谱分析仪(29)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氧化过程气态产物组分与煤样质量损失测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气瓶(1)的数量为多个。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氧化过程气态产物组分与煤样质量损失测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输入管路(9)位于气体混合容器(3)和开关阀(7)之间的管段上依次安装有减压阀(5)和稳压阀(6),气体输入管路(9)位于开关阀(7)和气体加热器(11)之间的管段上安装有流量计(8)。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氧化过程气态产物组分与煤样质量损失测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计(8)为玻璃转子流量计。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氧化过程气态产物组分与煤样质量损失测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31)和第五温度传感器(32)为热电偶。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氧化过程气态产物组分与煤样质量损失测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模块(35)为步进电机模块。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氧化过程气态产物组分与煤样质量损失测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计(8)、电流表(14)、色谱分析仪(29)、第一温度传感器(18)、第二温度传感器(30)、第三温度传感器(17)、第四温度传感器(31)和第五温度传感器(32)均与计算机(34)连接,减压阀(5)、稳压阀(6)、开关阀(7)、电机模块(35)、第一电磁阀(24)、第二电磁阀(25)、第三电磁阀(26)和第四电磁阀(27)均由计算机(34)控制,计算机(34)上连接有触摸屏(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天河矿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天河矿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460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