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44907.1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52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元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郑越 |
地址: | 325609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源热泵 储水装置 集中供暖系统 本实用新型 使用端 多台并联 使用寿命 数量可调 出水口 压缩机 排出 热力 连通 能耗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包括:多台并联设置的空气源热泵(1)以及与空气源热泵连接的储水装置(2),储水装置的出水口连接至使用端(3),从使用端排出的冷水经储水装置回流至空气源热泵中循环,且空气源热泵与储水装置的连通数量可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耗小,压缩机使用寿命长,且保证热量供应的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是把空气中的低温热量吸收进来,经过氟介质气化,然后通过压缩机压缩后增压升温,再通过换热器转化给水加热,压缩后的高温热能以此来加热水温。由于空气源热泵的工作是通过介质换热,因此其不需要电加热元件与水直接接触,避免了电热水器漏电的危险,也防止了燃气热水器有可能爆炸和中毒的危险,更有效控制了燃气热水器排放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当将空气源热泵用于集中供暖时,由于热量需求较大,需要同时使用多台空气源热泵,这些空气源热泵始终处于满负荷运行,能耗较大,造成空气源热泵中的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集中供暖时多台空气源热泵同时工作,能耗较大,压缩机使用寿命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耗小,压缩机使用寿命长,且保证热量供应的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包括:
多台并联设置的空气源热泵以及与所述空气源热泵连接的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的出水口连接至使用端,从所述使用端排出的冷水经所述储水装置回流至所述空气源热泵中循环,且所述空气源热泵与所述储水装置的连通数量可调。
所述的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所述空气源热泵与所述储水装置之间设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所述储水装置与所述使用端之间设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多台所述空气源热泵的出口和进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
所述的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回水管上的第一泵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进水管上的第二泵体。
所述的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在所述第一回水管上还设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在所述第二回水管上还设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的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一回水管、第二进水管或第二回水管上的第三温度检测装置。
一种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启动全部的空气源热泵,向储水装置中提供热水,进而向使用端供水,根据进入所述储水装置中的热水温度与第一预定温度的差值逐级关闭或开启相应预设数量的空气源热泵,直至进入所述储水装置中的热水温度达到或维持在第一预定温度。
所述的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逐级关闭或开启相应预设数量的空气源热泵的具体方法为:
当所述储水装置中的热水温度达到第二预定温度时,关闭或开启第一预定数量的空气源热泵;继续运行第一预定时间,达到第三预定温度时,关闭或开启第二预定数量的空气源热泵,继续运行第二预定时间,如此循环,直至达到或维持在第一预定温度。
所述的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关闭所述空气源热泵时按照所述空气源热泵的首次开启顺序依次关闭,在开启所述空气源热泵时按照所述空气源热泵的前次关闭顺序依次开启。
所述的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当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在第一预定时间间隔内检测到第二回水管中的水温低于第四预定温度时,第二泵体运行,直至达到所述第四预定温度,停止运行;或者当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回水管中的水温低于第五预定温度时,第二泵体运行,直至达到所述第五预定温度,停止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449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