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置增压槽式液体静压回转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40843.8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6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史恩秀;宋佳欣;史斌;王浩天;黎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1/25 | 分类号: | B23Q1/25;B23Q1/26;B23Q1/3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曾庆喜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增压槽 固定件 回转体 油腔 回转台 增压槽 对置 静压 液体静压 进油道 承载能力 底部中心 均匀开设 同轴装配 外界连通 油膜刚度 上表面 出油 封油 回转 液阻 油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置增压槽式液体静压回转台,包括固定件和设置于固定件上的回转体,固定件和回转体同轴装配,固定件上表面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油腔,每个油腔的油槽底部中心设置有进油道,油腔通过进油道与外界连通,固定件与回转体接触的面上开有第一环形增压槽和第二环形增压槽,第一环形增压槽位于油腔内侧,第二环形增压槽位于油腔外侧,回转体与固定件接触的面上开有第三环形增压槽和第四环形增压槽,第三环形增压槽靠近回转体内侧,第四环形增压槽靠近回转体外侧。通过在静压回转台内外封油面上开设对置增压槽,增加了静压回转台的出油液阻,从而提高了静压回转台的承载能力和油膜刚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床导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置增压槽式液体静压回转台。
背景技术
精密和超精密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发展,超精密机床是实现超精密加工的首要基础,而导轨作为超精密机床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超精密机床的精度,液体静压导轨能满足精密数控机床以及其它机械设备的高承载力、高刚度、高速等的支承要求而得到广泛应用。液体静压导轨的工作原理是:在油腔内通入一定压力油使回转体浮起,当回转体的浮起量大于上下两支承平面的表面不平度时,便在回转体与导轨之间形成了油膜,回转体与导轨间为纯液体摩擦,作用在回转体上的外负载通过油腔压力来平衡。工作过程中,油腔压力随作用在回转体上的外载荷变化而变化,以平衡作用在回转体上的外负载,并保证在工作时回转体与导轨间始终处于纯液体摩擦状态,由此可见其刚度受外负载影响较大。
对传统的液体静压导轨或液体静压回转台,采用的是平行平板式封油面。为抵抗外负载的变化,进入油腔的油液通过随负载变化而变化的平行平板缝隙形成的液阻使油腔的压力发生变化以适应外负载的要求。对液体静压回转台,集中负载作用在转台上时,由于转台的变形使内外封油面的间隙不均匀,同时,由于回转体的回转运动,使油膜内的油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甩出,使得油膜的不均匀性加剧。为增加油膜内油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甩出的阻力,在液体静压回转台的内外封油边上各设有一对置增压槽,最终目的是提高油膜的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置增压槽式液体静压回转台,解决了现有静压回转台承载能力低且油膜刚度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置增压槽式液体静压回转台,包括固定件和设置于固定件上的回转体,固定件和回转体同轴装配,固定件上表面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油腔,每个油腔的油槽底部中心设置有进油道,油腔通过进油道与外界连通,固定件与回转体接触的面上开有第一环形增压槽和第二环形增压槽,第一环形增压槽位于油腔内侧,第二环形增压槽位于油腔外侧,第一环形增压槽与油腔内缘之间的距离为5~6mm,第二环形增压槽与油腔外缘之间的距离为5~6mm,回转体与固定件接触的面上开有第三环形增压槽和第四环形增压槽,第三环形增压槽靠近回转体内侧,第四环形增压槽靠近回转体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第一环形增压槽和第三环形增压槽形成第一组错位式对置增压槽,第二环形增压槽和第四环形增压槽形成第二组错位式对置增压槽。
第一环形增压槽和第三环形增压槽之间的错位距离为0.2~0.3mm,第二环形增压槽和第四环形增压槽之间的错位距离为0.2~0.3mm。
第一环形增压槽、第二环形增压槽、第三环形增压槽和第四环形增压槽的宽度和深度均相等。
第一环形增压槽、第二环形增压槽、第三环形增压槽和第四环形增压槽的宽度均为0.4~0.6mm,深度均为0.4~0.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静压回转台内外封油面上开设对置增压槽,增加了静压回转台的出油液阻,从而提高了静压回转台的承载能力和油膜刚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408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CNC加工的升降治具
- 下一篇:一种钢梁的自动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