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气柜防凝露空气交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40121.2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8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凌佳凯;郭锋;黄伟;张迅;陈竹峰;秦虓;蒋树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屠志力 |
地址: | 21406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连接 转轮除湿机 空气过滤器 再生加热器 处理风机 再生风机 电气柜 冷却器 空气交换系统 除湿区 防凝露 再生区 进口 机箱 露点 出口 外部空气进口 再生空气进口 本实用新型 干燥空气 柜外空气 湿热空气 控制器 出风口 排出 在机 再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柜防凝露空气交换系统,包括:空气过滤器、冷却器、转轮除湿机、处理风机、再生加热器、再生风机、控制器;所述空气过滤器安装在机箱的外部空气进口处,空气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器的进口,冷却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转轮除湿机的除湿区一侧,转轮除湿机的除湿区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处理风机的进口,处理风机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机箱的干燥空气出风口;再生加热器的进口通过管道连接机箱的再生空气进口,再生加热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转轮除湿机的再生区的一侧,转轮除湿机再生区的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再生风机的进口,再生风机的出口用于排出再生湿热空气。该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电气柜内的湿度,使得柜内露点比柜外空气露点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公司使用的中压柜,尤其是一种中压柜防凝露空气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配电网的发展,配电站数量越来越多,中压柜也越来越多。其运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程度。现场运行经验表明,配电站内环境和开关柜内空气质量差(高温、高湿、凝露和积灰),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可导致开关柜绝缘劣化、绝缘强度降低、操作机构锈蚀、设备寿命缩短、甚至发生事故。
目前中压柜环境控制方式和存在问题;
(一)中压柜内除湿防凝露
常用的防凝露处理方法
1、柜内加装电加热器,对设备内部进行加热,通过提高柜内温度,降低柜内空气相对湿度。
2、在中压柜外加装除湿机,控制中压柜的外部环境,以达到减少柜内湿气的目的。
3、柜内加装驱潮剂,在柜体内悬挂硅胶袋,或者是其他的吸水材料,吸收柜内湿气。
4、进出电缆缝隙使用胶泥封堵。
问题分析:
1)用电加热器,对柜内进行加热,以解决凝露现象。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凝露,原因在于这种方法只是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不饱和程度,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并没有将柜内的水汽排出,当遇环境温度突变时,仍可能发生凝露。
2)依靠在中压柜外部环境即配电所内加装除湿机并不能有效的阻止湿气进入中压柜,不说市场上的除湿机在配电所不封闭的情况下工作能效有多少,且湿气大都是由地下电缆层(沟)进入中压柜内的,而中压柜内无法做到真正的密封,与电缆层(沟)之间都是有缝隙的。
2)用驱潮剂,在柜体内悬挂硅胶袋,或者是其他的吸水材料,来降低开关柜内空气的含湿量。然而实际因为其吸水效果有限,且吸收的水分很难排出,所以效果往往并不明显,维护工作量增加。
3) 用胶泥封堵开关柜底部进出电缆缝隙只可以减少从电缆沟进入到开关柜内的水汽,并无法杜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气柜防凝露空气交换系统,通过对电气柜外的空气进行冷却除湿处理,将加压后的低温干燥空气持续送入电气柜中,可使得电气柜内保持低于柜外10%RH的湿度,露点低于柜外露点10个点,从而保障电气柜的安全运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气柜防凝露空气交换系统,包括:空气过滤器、冷却器、转轮除湿机、处理风机、再生加热器、再生风机、控制器;
所述冷却器、转轮除湿机、处理风机、再生加热器、再生风机、控制器安装在一个机箱中;
所述空气过滤器安装在机箱的外部空气进口处,空气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器的进口,冷却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转轮除湿机的除湿区一侧,转轮除湿机的除湿区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处理风机的进口,处理风机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机箱的干燥空气出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401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