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根碳纤维丝束扭转、张紧及放入模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39600.2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31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程晓颖;周洪水;吕标俊;吴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08;G01N3/22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施春宜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根碳纤维 丝束 张紧 扭转 放入 模具 模具装置 装置底座 本实用新型 张紧力 单根纤维丝 稳定不变 下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根碳纤维丝束扭转、张紧及放入模具装置,其包括装置底座、扭转部分、张紧部分以及放入模具部分;其中,所述扭转部分和张紧部分分别安装于装置底座上,且扭转部分和张紧部分之间夹持有一单根碳纤维丝束,通过扭转部分对单根纤维丝束旋转不同的角度,通过张紧部分能在单根碳纤维丝束需求不同张力大小时提供所需的力;所述放入模具部分安装于装置底座的两侧,其位于单根碳纤维丝束的两侧,其能在单根碳纤维丝束扭转张紧程度稳定的情况下把其放入模具中。本实用新型的单根碳纤维丝束扭转、张紧及放入模具装置能分别独立的控制扭转角度和张紧力并在单根碳纤维丝束旋转角度和张紧力稳定不变的情况下放入模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性能测试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单根碳纤维丝束扭转、张紧及放入模具装置,属于碳纤维检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纤维是20世界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导电、导热、密度小、质量轻等特性的纤维材料,是先进复合材料中最重要结构增强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现已广泛应用于宇航、体育用品、医疗器械领域、工业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及土木建筑领域。然而因为复合材料制成的关键部位损坏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重大的安全事故。而由于每一股碳纤维丝束都是由数千根碳微米纤维组成的,其电阻也是由着数千根纤维电阻组成的电阻网络决定,而当复合材料发生破坏时,被聚合物基体所保持的电阻网络结构将直接影响碳纤维丝束对损伤的电阻响应特性,因此对单根碳纤维丝束进行相应的电学性能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这研究,其中有尹春根基于树脂基碳纤维的优良性能,针对树脂基碳纤维智能材料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将树脂基碳纤维智能材料作为传感元件的可能性。研究设计了两种类型的碳纤维智能层悬臂梁(直线型和U型),并通过实验研究了两种类型的智能悬臂梁的力阻传感特性。还有如陆婷等基于碳纤维复合材料良好的压力-温度敏感特性设计了具备压力和温度同时检测功能的新型柔性复合式触觉传感器。
然而,在众多的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并没有对单根碳纤维丝束在不同扭转张紧程度情况下制成复合材料的研究。毫无疑问在制作单根碳纤维丝束复合材料时,不同的扭转角度和张紧力将会改变其内部变化,从而影响其压阻性能。而要想实现对碳纤维丝束的扭转张紧现实中并没有较好的办法,因为在实现碳纤维丝束的扭转时必须保持张紧力的稳定不变。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单根碳纤维丝束扭转、张紧及放入模具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根碳纤维丝束扭转、张紧及放入模具装置,其能分别独立的控制扭转角度和张紧力,并在单根碳纤维丝束旋转角度和张紧力稳定不变的情况下放入模具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根碳纤维丝束扭转、张紧及放入模具装置,其包括装置底座、扭转部分、张紧部分以及放入模具部分;其中,所述扭转部分和张紧部分分别安装于装置底座上,且扭转部分和张紧部分之间夹持有一单根碳纤维丝束,通过扭转部分对单根纤维丝束旋转不同的角度,通过张紧部分能在单根碳纤维丝束需求不同张力大小时提供所需的力;所述放入模具部分安装于装置底座的两侧,其位于单根碳纤维丝束的两侧,其能在单根碳纤维丝束扭转张紧程度稳定的情况下把其放入模具中。
本实用新型的单根碳纤维丝束扭转、张紧及放入模具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扭转部分包括蜗杆、涡轮、立板、传动杆以及夹具I;所述蜗杆通过蜗杆底座枢接于装置底座上;所述涡轮和涡杆相啮合;所述立板竖直固定于装置底座上;所述传动杆一端和涡轮连接,另一端和夹具I连接;所述传动杆枢接于立板上,使传动杆驱动夹具I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单根碳纤维丝束扭转、张紧及放入模具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蜗杆的一端安装有旋转手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396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VC薄膜的双向拉伸装置
- 下一篇:横卧型机械式蠕变试验装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