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三相生物流化床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36974.9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8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郑学成;罗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房立普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溢流槽 内筒 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三相生物流化床 本实用新型 三相分离器 三相分离区 微孔曝气器 外回流管 降流区 升流区 振荡盘 好氧 兼氧 外筒 厌氧 出水管连通 管式膜组件 活性污泥法 圆柱形筒体 弹性支架 废水净化 膜生物法 有效结合 左右两侧 出水管 出水口 过滤板 进水管 中空的 方筒 内壁 筒壁 下端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三相生物流化床,包括三相分离区、好氧升流区、厌氧兼氧降流区,所述三相分离区包括三相分离器、溢流槽、出水口,所述三相分离器固定在溢流槽中央,溢流槽下端左右两侧设有过滤板,所述溢流槽的右侧设有出水管并与之连通;所述好氧升流区包括内筒,所述内筒为中空的圆柱形筒体,内壁设有管式膜组件,下方设有第一微孔曝气器和振荡盘,所述振荡盘下方设有第二微孔曝气器和弹性支架;所述厌氧兼氧降流区由外筒与内筒之间的间隙构成,外筒左上方筒壁上设有进水管,右上方筒壁上设有外回流管,所述外回流管与出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将膜生物法与活性污泥法有效结合,提高废水净化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三相生物流化床。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有好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和好氧—厌氧生物法,在废水的处理工程中,常采用好氧—厌氧组合工艺,但设备构成复杂,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控制及运行困难,需求短流程化的工艺。
三相流化床的主要原理是废水与空气同时进入反应器,在气流的作用下,与生物膜载体进行充分接触,并产生升流、降流的内循环反应过程。因流化床内存在气、液、固三相间的传质,具有处理能力高、负荷率高、阻力降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研究。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内循环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废水在曝气装置的推动下,进入反应器内部,循环过程中载体由于重力容易沉淀在反应器底部堵塞进水进气装置或沉淀在底部不参与流动接触,导致设备处理效果低及载体流失。
现有技术的三相生物流化床结构主要是导流筒为整个反应器,形状呈漏斗形,在导流筒底部设有简单的进水管,进气口及曝气器,导流筒中部设置隔板,隔板与导流筒内壁间具有间隙,导流筒上部有三相分离器和挡板,挡板平行于导流筒内壁,与隔板具有间隙,且处于隔板上方及三相分离器下方,三相分离器呈小漏斗形。污水与空气从导流筒下部进入,在气体的推动下,载体与污水混合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区,气泡溢出,载体与污水向下流动,形成循环。但现有技术的三相生物流化床,循环过程中载体容易沉淀至反应器底部,导致载体未充分利用,以及载体堵塞进水管等问题,使反应速率及传质效果降低,且清洗困难,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三相生物流化床,将膜生物法与活性污泥法有效结合,在内筒内设置管式膜组件,及溢流槽下部设置过滤板,提高废水净化处理效果。将进水管设置在反应器中部,解决载体堵塞进水管的问题。在反应器下部设置旋转震荡器,解决载体利用不充分导致传质效果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三相生物流化床,包括三相分离区、好氧升流区、厌氧兼氧降流区,所述三相分离区包括三相分离器、溢流槽、出水口,所述三相分离器固定在溢流槽中央,溢流槽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下方设有排泥口,所述溢流槽的右侧设有出水管并与之连通;
所述好氧升流区包括内筒,所述内筒为中空的圆柱形筒体,内壁上设有管式膜组件,下方设有第一微孔曝气器和振荡盘,所述振荡盘下方设有第二微孔曝气器和弹性支架;所述厌氧兼氧降流区包括外筒,厌氧兼氧降流区由外筒与内筒之间的间隙构成,外筒左上方筒壁上设有进水管,右上方筒壁上设有外回流管,所述外回流管与出水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振荡盘为圆形状,其直径小于外筒的直径,包括丝网片、散水碟、环形卡槽,所述丝网片、散水碟依次卡设在环形卡槽的上下两端。
优选的,所述丝网片上设有孔径为0.2mm通孔,所述散水碟上设有孔径为 0.1mm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上设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右端设有出水口,下端与外回流管连通,所述出水口上设有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369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