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户用型光伏电站用组件节点采集盒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35003.2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0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谢申衡;陶思饱;周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4 | 分类号: | H02S40/34;H02S50/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工业园时***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中腔 电缆接头 连接凸部 电管 对称设置 光伏电站 连接凹槽 组件节点 采集盒 灌胶腔 户用型 集成板 上盖 本实用新型 底座侧壁 底座正面 电连接端 开口向上 外侧设置 上端 长方向 电缆线 电连接 散热腔 上端面 穿置 倒角 方状 灌胶 卡条 平置 下端 向内 转动 垂直 邻近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用型光伏电站用组件节点采集盒,包括呈方状的底座和设置于底座正面的上盖,底座的上端设置连接凸部,连接凸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条;底座的中部设置中腔,中腔内平置有PCB集成板,所述的连接凸部上垂直其上端面设置有电管,电管的电连接端延伸至中腔内的PCB集成板上;中腔的一侧设置有电缆接头,自电缆接头至邻近的底座侧壁穿置有电缆线A,底座内位于电缆接头的上方设置有散热腔,中腔内位于正中间的电管的电连接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灌胶腔,灌胶腔内的灌胶连接上盖与底座;底座的下端沿其座长方向设置有开口向上的下连接凹槽,下连接凹槽的外侧设置向内倾斜的下转动倒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具体涉及一种户用型光伏电站用组件节点采集盒。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系统的发展,光伏管理系统的智能化运维管理越来越推行,其主要通过智能化进行电站优化,实现电站监控、统计分析、故障诊断等,最大限度提高电站的运维水平。
而现有的光伏管理系统中,位于太阳能组件面板上设置的前端信号采集盒,其采用整盒装配的结构直接置于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上。技术人员或者运维人员通过对太阳能组件定期检测,当发现某一段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出现故障,再由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拆开整个前端信号采集盒进行检测,检修麻烦、运维效率低,且检测完毕后再装配也是十分麻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光伏管理系统用智能接线盒,但是对于没有受到遮挡的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的信息采集,由于太阳能以及太阳能采集单块组件的长时工作,减少工作热量及提高工作稳定性成为设计要点。特别是对于小于等于20kW的光伏电站,通常即为户用型光伏电站,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布置简单、可靠稳定的户用型光伏电站用组件节点采集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户用型光伏电站用组件节点采集盒,布置连接方便,且保证了组件节点采集盒的长时、稳定有效的工作运行,适用于户用型光伏电站用智能接线盒有线连接的户用型光伏电站。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户用型光伏电站用组件节点采集盒,包括呈方状的底座和设置于底座正面的上盖,底座的上端设置连接凸部,连接凸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条;底座的中部设置中腔,中腔内平置有PCB集成板,所述的连接凸部上垂直其上端面设置有电管,电管的电连接端延伸至中腔内的PCB集成板上;中腔的一侧设置有电缆接头,自电缆接头至邻近的底座侧壁穿置有电缆线A,底座内位于电缆接头的上方设置有散热腔,中腔内位于正中间的电管的电连接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灌胶腔,灌胶腔内的灌胶连接上盖与底座;
底座的下端沿其座长方向设置有开口向上的下连接凹槽,下连接凹槽的外侧设置向内倾斜的下转动倒角;上盖的下端设置有与下连接凹槽外侧的下转动倒角匹配的上连接凹槽,上连接凹槽的内侧设置向外倾斜的上转动倒角。
进一步的,底座的上部位于连接凸部的下方设置卡块,上盖的上端设置向内弯折的连接板,连接板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的卡块匹配的卡槽。
再进一步的,底座内除电缆接头所在角部的其它角部均设置有散热腔。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腔内布置有泡沫镍或者泡沫铜。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PCB集成板上布置有电流采集模块、电压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功率采集模块、发电量采集模块,所述的电缆线A与PCB集成板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大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350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