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31566.4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9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余广炜;汪印;赖登国;汪刚;李智伟;邢贞娇;唐晓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1/10 | 分类号: | C02F11/10;C02F11/13;C10B53/00;C10G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刘小勤 |
地址: | 36102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污泥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 含油污泥 回转筒 热解 炉膛 螺旋输送装置 装置运行费用 皮带输送机 一体化 成型装置 低碳经济 干燥装置 环境效益 混合装置 加热炉膛 解析装置 梯级利用 间接热 能源化 生物炭 无害化 资源化 烧嘴 水份 成型 解析 燃气 灵活 能源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装置,该装置将含油污泥热解产生的生物炭与含油污泥进行混合、成型,再进行热解处理,同时,将水份干燥与油解析置于同一炉膛内,实现能源的高效一体化梯级利用。所述装置包括螺旋输送装置、混合装置、成型装置、1#皮带输送机、回转筒间接干燥装置、回转筒间接热解析装置、一体化加热炉膛、燃气烧嘴等构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工艺相对简单、灵活,装置运行费用低、实用性强、处理规模大、无害化彻底、资源化与能源化率高等优点,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理念,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尤其是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进一步拓展,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油污泥总量将不断增加,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需要进行全面的治理,以此来阻止对环境的污染。原油开采中,含油污泥大部分来自地面处理系统。其主要由管道或者设备的垢污与腐蚀产物、净水剂产生的絮状、污水处理产生的含油污泥以及细菌等组成。此种污泥的特点为:脱水困难、颗粒较细、粘度很大、含油量较高,这些不但对外输原油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致使注水水质以及污水难以达到标准没法外排。随着国家环保法规要求的提高,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石油行业面临的重大难题,开发回收利用装置,实现其无害化处理与资料化利用并达到当地政府排放标准和要求已经成为目前的发展趋势。
国内含油污泥资源化技术有化学热洗、溶剂萃取法、焦化、焚烧、热解处理、调制分离技术等。其中,化学热洗、溶剂萃取法属于物理化学转化;焦化、焚烧和热解处理属于热转化。但是,无论是哪种技术,要么成本较高,环境影响较大,要么较难解决含油污泥脱水困难、颗粒较细、粘度很大、易结焦、油回收困难及能耗大等不足。因此,开发新的油泥资源化处理技术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解决含油污泥脱水困难、油回收困难及能耗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含油污泥是指含有混入原油、各种成品油、渣油等重质油的污泥。含油污泥由于颗粒较细、粘度很大,含水量超过80重量%,如果直接进行干燥不仅耗能高,而且效率低。现有技术中如专利申请CN107935346A采用热解炭与含有污泥进行间接换热,利用热解炭的高温余热,对含水率≥80%的含油污泥原料进行干燥,同时实现对热解炭的降温,这种干化的方式效率低,处理速度慢。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将含油污泥与生物炭混合,生物炭添加比例为含油污泥中干基质量的15%-30%。含油污泥中干基质量是指除去水之外的部分的质量,当生物炭添加比例低于含油污泥中干基质量的15%时不易造粒,所得成型颗粒强度低,在后续热处理过程易破碎,且由于油泥粘度大,易出现粘壁结焦等现象,不能完全发挥生物炭在处理油泥过程中的作用。当生物炭添加比例高于含油污泥中干基质量的30%,则生物炭含量过高,降低生产率,不够经济合理。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将含油污泥与生物炭混合后进行高压成型造粒,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含油污泥和生物炭混合后直接干化,由于油泥粘度大,易出现粘壁结焦等现象,不能完全发挥生物炭在处理油泥过程中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中高压成型优选成型压力为100-1000kg/cm2;成型物料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型或方形,且成型物料最大尺寸<35mm,粒度过大,不但在输送与处理过程中容易破碎,而且会影响油泥加热挥发过程,降低处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315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淤泥电氧化脱水与调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活性污泥连续干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