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照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31308.6 | 申请日: | 201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6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松岛竹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11/00 | 分类号: | B41J11/00;B41J29/377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口部 散热器 流路部 流路 光照射装置 排出流路 光源部 开口 本实用新型 方向延伸 外侧开口 装置结构 壳体排 冷却风 冷却扇 排气风 对向 光源 壳体 排出 连通 背面 配置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控制从壳体排出的排气风的排出方向的装置结构。光照射装置具备配置有多个LED的光源部和设置于该光源部的背面侧的散热器,在与该散热器对向而设置有冷却扇,其中,在所述散热器中,在冷却风的下游侧设置有排出流路部。并且,所述排出流路部具备与所述散热器相邻而开口的第一开口部、向所述壳体的外侧开口的第二开口部,并具备将所述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连通的整流流路部,所述整流流路部在其流路方向上具备比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宽度长的流路长度,并在向从所述光源部分离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相对于整流流路部的流路方向分别形成在其周向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照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通过紫外线使对象物质硬化的光硬化装置。例如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存在具备将作为光硬化对象物质的UV墨水喷出的喷墨头和照射紫外线的光照射装置的装置,并从喷墨头将UV墨水向工件(例如纸张或膜等)喷出,紧接着,通过向被喷出的UV墨水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来形成(打印)所希望的图像。
在现有技术中,在用于光硬化装置的光照射装置中,使用了放射紫外线的放电灯。然而,近年来,由于具有能源消耗低、寿命长等优点,开始采用使用LED光源取代放电灯的结构。作为这样的LED光源,采用多个LED芯片排列为矩阵状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2653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9889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结构中,通过使冷却风在散热器中流通而进行热交换,并将由散热器加温的风(排气风)向装置壳体的外部排出。然而当排气开口部配置于光硬化面的附近时,有排气风大多流向工件并使工件表面上的光硬化对象物质升温的问题。由此,例如考虑到对光硬化对象物质的光硬化过程带来影响的可能性或使工件变形的可能性。另外担忧由于排气风流向工件,使工件飘动而发生硬化不均匀。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装置结构中,由于排气风向从工件分离了的方向排出,因而排气风难以流向工件。然而排气风流向吸气开口部的附近,由于吸收升温了的气体而使装置的冷却效率恶化。
鉴于以上内容,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控制从壳体排出的排气风的排出方向的装置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光照射装置,在壳体内部具备配置有多个LED的光源部和设置于光源部的背面侧的散热器,与该散热器对向而设置有冷却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具备如下结构:空开间隙地设置有沿一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散热片,来自所述冷却扇的冷却风通过所述散热片的间隙而流通,在所述散热器中,在冷却风的下游侧设置有排出流路部。另外,所述排出流路部具备与所述散热器相邻而开口的第一开口部和向所述壳体的外侧开口的第二开口部,并具备将所述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连通的整流流路部,所述整流流路部在其流路方向上具备比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宽度长的流路长度,并向从所述光源部分离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相对于整流流路部的流路方向分别形成在其周向上。
根据上述结构,形成通过散热器进行热交换的排气风,由排气流路部整流而向所希望的方向排出,能够防止因排气风使工件受到不良影响,并防止排气风再次从吸气开口部吸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部可以具备比所述第一开口部使开口面积缩小的结构。由此,能够提高排出的排气风的流速,并能够控制排气风的排出方向。
进一步地,在排气流路部的内部可设置从第二开口部的附近向使流路变窄的方向突出的导风部。由此,除了提高排气风的流速,更容易地控制排气风的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313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喷嘴喷码机喷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手持式标签打印胶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