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箱装置和码放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26354.7 | 申请日: | 201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0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善胜;梁耀棠;黄知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30 | 分类号: | B65G47/30;B65G43/08;B65G47/8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料辊筒 箱装置 触发 辊筒 本实用新型 传感器组件 码放设备 推箱板 线性模 第二位置 第一位置 箱体运动 一端设置 占地空间 侧面 挡板 进料端 减小 推送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排箱装置和码放设备,其中,排箱装置包括:进料辊筒线,进料辊筒线上的一端为进料端,进料辊筒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挡板;排箱辊筒线,排箱辊筒线与进料辊筒线的另一端的侧面相连接;至少一个触发线性模组件;传感器组件;推箱板;其中,当待排列的箱体进入到进料辊筒线的第一位置时,至少一个触发线性模组件被触发调整箱体的位置角度,当调整后的箱体运动至第二位置,传感器组件被触发,则控制推箱板运动将箱体推送至排箱辊筒线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排箱装置,由于排箱辊筒线位于进料辊筒线的侧面,因此,减小了排箱装置的体积以及占地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装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排箱装置和一种码放设备。
背景技术
在物流运输环节,对箱体进行装车码垛时,需要根据一定的码放规则对箱体进行排列,从而确保码放质量和稳定性。目前,为了确保箱体排列整齐,通常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人工码放和自动化生产线排箱两种。其中,人工装箱工作单调、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且人工成本较高。
而相关技术中的自动化生产线排箱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工人从单调、乏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仍存在很多弊端。比如,现有的排箱机构体积庞大,严重挤占了工厂的面积。此外,现有的自动排箱机构对自身的适应性也没有进行考虑,对于不同大小的箱体需要针对性地设计不同排箱机构,兼容性很差。
相关技术中,排箱装置有不同的布置形式,但是其工作方式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排箱装置1’进行概括,其中,箱体2’通过传送带3’进入到夹紧机构中,此时,夹紧机构a4’对箱体做第一次调整,保证其横向排列,之后,在夹紧机构b5’和夹紧机构c6’的作用下,对箱体2’进行第二次调整,保证其纵向排列,整个排箱过程中,箱体2’在传送带3’的作用下依次前进,一直到达下一工位,但此排箱装置1’适应性不强,机构对于箱体2’规格和箱体2’进入机构的方向均具有严格的要求;使用范围较窄,机构不能根据需求产生不同形式的箱体排列;占用面积大,该机构没有对体积设计进行优化,所以,在装车码垛等对机构体积有要求的场合,现有机构并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排箱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码放设备。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排箱装置,包括:进料辊筒线,进料辊筒线上的一端为进料端,进料辊筒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挡板;排箱辊筒线,排箱辊筒线与进料辊筒线的另一端的侧面相连接;至少一个触发线性模组件,设置在进料辊筒线靠近进料端一侧,至少一个触发线性模组件用于调整待排列的箱体的位置角度;传感器组件,设置在进料辊筒线上,位于进料辊筒线与排箱辊筒线相连接的一端;推箱板,设置在进料辊筒线上,位于进料辊筒线与排箱辊筒线相对的一侧;其中,当待排列的箱体进入到进料辊筒线的第一位置时,至少一个触发线性模组件被触发调整箱体的位置角度,当调整后的箱体运动至第二位置,传感器组件被触发,则控制推箱板运动将箱体推送至排箱辊筒线上。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排箱装置,包括进料辊筒线、排箱辊筒线、触发线性模组件、传感器组件以及推箱板,进料辊筒线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的侧面与排箱辊筒线相连接,进料辊筒线上靠近进料端的一侧设置有触发线性模组件,用于调整待排列的箱体的位置角度,以便箱体的排列,进料辊筒线上与排箱辊筒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推箱板,用于将进料辊筒线上的箱体推至排箱辊筒线上,进料辊筒线上与排箱辊筒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到箱体时,控制推箱板工作,而由于排箱辊筒线位于进料辊筒线的侧面,因此,减小了排箱装置的体积以及占地空间,并且,进而扩大了排箱装置的使用范围,并能够灵活地针对不同的箱体进行排箱排箱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263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钉成排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纸盒成型的内模供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