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24138.9 | 申请日: | 201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16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宋艳清;祝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61242 西安东灵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朱玲 |
地址: | 43002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留置针 本实用新型 留置针套管 血管内壁 出液部 穿刺针 针座 输液 径向设置 一端设置 出液孔 管内壁 管口 通槽 损伤 体内 改进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留置针,包括针座和设置在针座上的留置针主体,留置针主体包括穿刺针和套设在穿刺针外侧的留置针套管,留置针套管靠近管口的一端设置出液部,出液部的管内壁沿径向设置多条通槽,每个通槽的两个侧边上均开设出液孔。本实用新型能够使药液不直接冲击到血管内壁,减轻了输液对血管内壁造成的损伤,同时也不会发生输液不畅等问题,保证了药液能够顺畅输入患者体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进的留置针。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使用方便,减少对患者穿刺次数的作用,从而也减少了临床输液时反复穿刺,降低了病人的穿刺痛苦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而在当今的临床中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留置针中,先将穿刺针连同留置针套管一起插入患者的注射位置,然后,通过穿刺针导引将留置针套管导入患者的血管,最后将穿刺针抽出,是留置针套管留在患者血管中,并用敷贴贴膜固定,使用时,将一输液管穿射于留置针内进行点滴。然而在临床上长时间输液过程中,经常出现输液不畅的现象,究其原因,由于留置针套管长时间留在患者体内,管口常常因患者的体位变换与静脉壁紧贴,此外,长时间输出的液体形成的液压也会对血管内壁造成极大的刺激,产生一定的损伤,甚至导致静脉炎,此时调节留置针方向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留置针,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留置针,包括针座和设置在所述针座上的留置针主体,所述留置针主体包括穿刺针和套设在所述穿刺针外侧的留置针套管,所述留置针套管靠近管口的一端设置出液部,所述出液部的管内壁沿径向设置多条通槽,每个所述通槽的两个侧边上均开设出液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留置针套管的管口呈口径逐渐缩小的漏斗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座的一端设有药液输出口,并与所述留置针套管的一端连通,针座腔内设有隔离塞;所述针座的另一端可拆卸设置穿刺针针座,所述穿刺针的针尖从所述隔离塞穿入所述针座内,并经所述药液输出口从所述留置针套管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穿刺针的针末端与所述穿刺针针座固定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针针座上设置单翼针柄。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座的外侧壁上连接有增大留置针与人体皮肤接触面积的护翼。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座上连接延长管,所述延长管的进液端设置Y型导管连接座。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留置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针对留置针套管长时间留在患者体内,管口常常因患者的体位变换与静脉壁紧贴,且长时间输出的液体形成的液压会对血管内壁造成极大的刺激,产生一定的损伤,甚至导致静脉炎这一问题,将留置针套管的出液端进行改进,将留置针套管的出液端设置为端面呈花瓣状结构,而在每个瓣状结构的侧边开设出液孔,使药液不直接冲击到血管内壁,而且不会发生输液不畅等问题,保证了药液能够顺畅输入人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留置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留置针的留置针套管出液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留置针的留置针套管管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未经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241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