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23593.7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6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邓金涛;苗强;王彦波;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4 | 分类号: | B60L53/14;B60L5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田媛媛;王宝筠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整车控制单元 低压电源 充电控制系统 电动汽车 输出针脚 输入针脚 车辆钥匙 触点连接 线圈连接 充电口 供电端 静触点 电源管理系统 直流转换器 下电状态 第一端 动触点 端接地 档位 使能 整车 申请 能耗 | ||
本申请公开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系统,整车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针脚连接至电动汽车的低压电源,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连接至整车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针脚、第一静触点连接至车辆钥匙的ON档位、第二静触点连接至低压电源、线圈的第一端连接至充电口、线圈的第二端接地,整车控制单元的第三输入针脚连接至充电口,另外,整车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针脚与第二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第二输出针脚与第三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电源管理系统的供电端通过第二继电器的触点连接至低压电源,直流转换器的供电端通过第三继电器的触点连接至低压电源、使能端与整车控制单元的第三输出针脚连接。本申请公开的充电控制系统,能够降低车辆钥匙下电状态下的整车能耗。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和大力推广,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出现在市场上。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为动力电池,当动力电池中存储的电能较少时需要对其进行充电。
在车辆停车后,驾驶员通常会将车辆钥匙下电(将车辆钥匙拔出或者调整至LOCK档位,LOCK档位又称为锁止档),此时,车辆中的控制器都进入休眠状态,无法正常工作。驾驶员通常选择在夜间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也就是在车辆钥匙下电的情况下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如果要在车辆钥匙下电状态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就需要电动汽车的VCU、BMS和DC/DC转换器处于工作状态,才能保证充电过程的进行。目前的解决方法通常为:在车辆钥匙下电后,通过蓄电池为电动汽车的各控制器持续供电,各个控制器继续工作,从而保证充电操作的顺利进行。
但是,目前的处理方式存在整车能耗高,浪费电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系统,在车辆钥匙下电状态下,能够降低整车的能耗,减少电能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单元、电源管理系统、直流转换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
所述整车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针脚为所述整车控制单元的供电端,所述第一输入针脚连接至所述电动汽车的低压电源;
所述整车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针脚为所述整车控制单元的唤醒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二输入针脚连接至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静触点连接至车辆钥匙的ON档位,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静触点连接至所述电动汽车的低压电源,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接地,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处于失电状态时,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闭合;
所述整车控制单元的第三输入针脚为所述整车控制单元的充电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三输入针脚连接至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口;
所述整车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针脚连接至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供电端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触点连接至所述电动汽车的低压电源;
所述整车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针脚连接至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直流转换器的供电端通过所述第三继电器的触点连接至所述电动汽车的低压电源,所述整车控制单元的第三输出针脚与所述直流转换器的使能端连接。
可选的,在上述充电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还包括直流转换器冷却系统和第四继电器;
所述整车控制单元的第四输出针脚连接至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直流转换器冷却系统的供电端通过所述第四继电器的触点连接至所述电动汽车的低压电源。
可选的,在上述充电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还包括电池冷却系统和第五继电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235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