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矿用输送带撕裂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20586.1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5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杨硕;张海涛;高俊梅;高鹏;赵柳达;李一鑫;任博;杨光;李海宁;侯剑;王文静;张卫军;蔡先锋;王晓坤;李泽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G43/02 | 分类号: | B65G4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海滨;李蕊 |
地址: | 06301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输送带表面 刷子装置 风机 撕裂检测装置 检测 本实用新型 矿用输送带 旋转编码器 相机 基于机器 补光灯 输送带 视觉 输送带输送方向 机器视觉识别 输送带撕裂 底部机架 拍照光源 图像采集 依次设置 高品质 吹除 清扫 采集 图像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矿用输送带撕裂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图像采集的相机、用于提供拍照光源的补光灯、用于检测输送带运行速率的旋转编码器、用于清扫被检测输送带表面灰尘的刷子装置、用于吹除被检测输送带表面灰尘风机、以及隔板;所述刷子装置、风机、隔板、相机沿输送带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刷子装置、风机、隔板、相机、补光灯和旋转编码器安装在底部机架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采集到能够反映出被检测输送带表面细节的准确高品质的图像,保证了机器视觉识别输送带撕裂情况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矿用输送带撕裂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输送带广泛应用于矿山行业,是带式输送机的重要部件。工作过程中,输送带经常会出现表面损伤和撕裂等故障,严重危及安全生产,是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潜在威胁。虽然在胶带内埋嵌导体的方法可以用来检测输送带的纵向撕裂故障,但该方法对工艺要求较高,处理不好会降低输送带的强度。近年来,利用机器视觉技术监测输送带的运行状态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机器视觉的输送带在线监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及早发现输送带的潜在故障,进而可实现输送带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及时制止故障的蔓延。
获取图像是实现基于机器视觉的输送带在线监测的前提,如何获取能够反映出被检测对象表面细节的准确高品质的图像是对输送带进行视觉监测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运输物料过程中,带式输送机的上皮带是承载带,通常呈槽形且向上弯曲,下皮带为返回段,是不承载的空带且呈平形。为了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来监测输送带的运行状态,需要从输送机上皮带的背面对其进行成像,也就是要求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输送机上、下皮带之间。工程实际中,尤其是煤矿行业,受工作环境影响,被检测的输送带表面通常会附着较多的煤炭灰尘,在这些煤炭灰尘的影响下,被检测的输送带表面的损伤和撕裂特征会被或多或少的掩盖,因此无法获取准确的图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矿用输送带撕裂检测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采集到能够反映出被检测输送带表面细节的准确高品质的图像,保证了机器视觉识别输送带撕裂情况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矿用输送带撕裂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图像采集的相机、用于提供拍照光源的补光灯、用于检测输送带运行速率的旋转编码器、用于清扫被检测输送带表面灰尘的刷子装置、用于吹除被检测输送带表面灰尘风机、以及隔板;
所述刷子装置、风机、隔板、相机沿输送带输送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刷子装置、风机、隔板、相机、补光灯和旋转编码器安装在底部机架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编码器与输送带接触,输送带运行时,带动旋转编码器的探头同步旋转,从而检测输送带的运行速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刷子装置由刷头、滑杆、弹簧、滑套组成,刷头底部连接竖直设置的滑杆,滑杆滑动安装在滑套中,并在滑杆底端设置限位件,所述弹簧套设在刷头和滑套之间的滑杆杆段上,通过该弹簧支撑刷头,使刷头柔性作用于输送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隔板的顶部设置有滚轮或滚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相机的顶部设置另一风机,该风机吹风口对着相机镜头,用于吹除相机镜头上的灰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相机的数量为多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补光灯的数量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矿用输送带撕裂检测装置,能够有效采集到能够反映出被检测输送带表面细节的准确高品质的图像,保证了机器视觉识别输送带撕裂情况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205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跑偏输送带
- 下一篇:油管托举式传输机及其组成的传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