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发电机组SCR系统用喷氨格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12410.1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2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君华;汪小杰;常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李双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套管 密封板 外套管 固定座 连接杆 密封盖 螺母 柴油发电机组 接管 本实用新型 柴油发电机 喷氨格栅 一端设置 螺杆 环形密封垫 内套管外壁 安装螺杆 比例误差 氮氧化物 第二开孔 第一开孔 环保节能 螺杆两端 烟气脱硝 转动连接 内套 震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油发电机组SCR系统用喷氨格栅,涉及柴油发电机环保节能技术领域。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外套管套设在内套在上,内套管和外套管相同一端均设置密封盖,外套管上设置第一开孔,内套管上设置第二开孔,内套管外壁上设置环形密封垫,内套管上远离密封盖一端设置密封板,密封板一侧设置执行机构,密封板上设置接管,接管与内套管内部相同,接管一侧设置连接杆,连接杆与密封盖固定连接,连接杆远离密封板一端设置螺母,螺母内安装螺杆,螺杆下方设置固定座,螺杆两端均位于固定座内,螺杆与固定座之间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减少柴油发电机上因震动导致的氨与氮氧化物的混合比例误差大的问题,提高烟气脱硝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柴油发电机环保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柴油发电机组SCR系统用喷氨格栅。
背景技术
对于柴油发电机组来说,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是脱除尾气中氮氧化物常用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采用液氨或氨水作为还原剂,将其与空气混合后喷入SCR反应器上游的烟道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和水排出。其中氨与氮氧化物的混合和分布效果是影响烟气脱硝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喷氨格栅的方法,将烟道截面分成 20—50个大小不同的控制区域,每个区域有若干个喷射孔,每个分区的流量单独可调,以匹配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分布。
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调节喷氨格栅流量的大小,使得调节范围无死区,流量变化连续,易于控制,出现了通过外套管套在内套管上结构,在外套管上设置第一开孔,内套管上设置第二开孔,通过执行结构调节内套管的滑动来调节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的重合范围,从而调节流量的大小,这种结构应用在柴油发电机组上,会出现以下问题:
柴油发电机组所处的工作环境一般为室外露天,环境较为恶劣,而且需要经常移动,因此柴油发电机在工作时容易出现较大震动,从而导致内套管滑动,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口的重合范围发生变动,干扰到流量的调节,氨与氮氧化物的混合比例误差大,从而降低烟气脱硝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发电机组SCR系统用喷氨格栅,它通过对现有SCR喷氨格栅结构的改进,能够减少柴油发电机上因震动导致的氨与氮氧化物的混合比例误差大的问题,提高烟气脱硝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SCR系统用喷氨格栅,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外套管套设在内套管在上,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相同一端均设置密封盖,所述外套管上设置第一开孔,所述内套管上设置第二开孔,当所述内套管的端盖与外套管的端盖相平齐时,第二开孔的位置与第一开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内套管外壁上设置环形密封垫,所述内套管上远离密封盖一端设置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一侧设置执行机构,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接管,所述接管与内套管内部相同,所述接管一侧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密封盖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密封板一端设置螺母,所述螺母内安装螺杆,所述螺杆下方设置固定座,所述螺杆两端均位于固定座内,所述螺杆与固定座之间转动连接。
所述螺杆两侧设置挡块,所述挡块之间的距离与内套管的滑动距离相适应。
所述固定座底部设置若干减震弹簧。
所述内套管与密封盖之间、外套管与密封盖之间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通过在密封板上设置螺母螺杆结构,在调节好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的位置后,通过螺杆与螺母之间的自锁作用,有效减少内套管因震动产生的滑动,固定住内套管,从而提高柴油发电机组的烟气脱硝效率。
2、挡块的设置,限制了内套管滑动的行程,提高了内套管滑动的稳定性。
3、减震弹簧的设置能够减轻螺杆螺母和固定座等结构的震动,降低对内套管的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124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锅炉用废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吸附汽车尾气的分子筛吸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