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焊带侧弯自动检测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10501.1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5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冷青松;张群;张伟;王如杰;郭道海;孙世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太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G01B1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栋智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带 测量支架 传动丝杆 活动测量 侧弯 自动检测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 工字轮 旋转轴 红外线检测器 测量底座 顶部安装 伺服电机 检测 对焊 可用 底座 转动 驱动 安全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焊带生产领域内的一种新型焊带侧弯自动检测辅助装置,包括安装在测量底座上的测量支架,底座上害设置有传动丝杆,传动丝杆上连接有活动测量座,活动测量座顶部安装有红外线检测器,活动测量座的上方设置有工字轮,工字轮套设在旋转轴上,旋转轴安装在测量支架上,测量支架上安装有用以驱动传动丝杆转动的伺服电机,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对焊带侧弯的检测,使得检测更加方便,工人操作更加安全,可用于焊带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带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焊带侧弯自动检测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焊带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侧弯状况进行检测,生产完成后的焊带一般绕设在工资轮上,现有技术中的焊带侧弯状况一般动过人工通过红外检测设备对其进行检测,其不足之处在于,1.检测产品需要手动取样,不方便;2.一卷产品6kg,放料不便存在安全隐患;3.人工取样时会对产品造成影响;4.手动测量易出现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焊带侧弯自动检测辅助装置,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侧弯检测更加方便、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焊带侧弯自动检测辅助装置,包括安装在测量底座上的测量支架,所述底座上害设置有传动丝杆,所述传动丝杆上连接有活动测量座,所述活动测量座顶部安装有红外线检测器,所述活动测量座的上方设置有工字轮,所述工字轮套设在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测量支架上,所述测量支架上安装有用以驱动传动丝杆转动的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待测量的焊带绕设在工字轮上,再通过伺服电机控制传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活动测量座沿传动丝杆轴向运动,同时安装在活动测量座上的红外线检测器实现对绕设在工字轮上的焊带进行扫描,当检测到侧弯状况时,红外线检测器不能接受返回红外信号,从而实现侧弯的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对焊带侧弯的检测,使得检测更加方便,工人操作更加安全。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焊带生产中。
为了使得工字轮的安装更加方便,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测量支架设置,且可转动的安装在测量支架上,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外周加工有螺纹,所述工字轮套设在旋转轴上,通过固定顶心加以固定,所述固定顶心螺纹连接在旋转轴上。
为了保证旋转轴转动的可靠性,所述测量支架的两侧设置有一对与旋转轴配合的轴承座,所述旋转轴穿过轴承座设置。
为了使得检测更加方便,所述测量支架上还设置有报警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测量底座,2测量支架,3伺服电机,4传动丝杆,5活动测量座,6红外线检测器,7旋转轴,8固定顶心,9工字轮,10轴承座,11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焊带侧弯自动检测辅助装置,包括安装在测量底座1上的测量支架2,底座上害设置有传动丝杆4,传动丝杆4上连接有活动测量座5,活动测量座5顶部安装有红外线检测器6,活动测量座5的上方设置有工字轮9,工字轮9套设在旋转轴7上,旋转轴7安装在测量支架2上,测量支架2上安装有用以驱动传动丝杆4转动的伺服电机3,旋转轴7的一端穿过测量支架2设置,且可转动的安装在测量支架2上,旋转轴7的另一端外周加工有螺纹,工字轮9套设在旋转轴7上,通过固定顶心8加以固定,固定顶心8螺纹连接在旋转轴7上,测量支架2的两侧设置有一对与旋转轴7配合的轴承座10,旋转轴7穿过轴承座10设置,测量支架2上还设置有报警器11。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待测量的焊带绕设在工字轮9上,再通过伺服电机3控制传动丝杆4转动,从而带动活动测量座5沿传动丝杆4轴向运动,同时安装在活动测量座5上的红外线检测器6实现对绕设在工字轮9上的焊带进行扫描,当检测到侧弯状况时,红外线检测器6不能接受返回红外信号,从而实现侧弯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太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太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105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