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钉微针透皮持续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05265.4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08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平;卢金淼;李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5/00 | 分类号: | A61M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红福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5 | 代理人: | 陈月福 |
地址: | 2011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给药管 耳洞 持续给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 一端设置 储药袋 胶塞孔 耳钉 微针 丝线 药液渗透 给药孔 皮肤层 盖体 内插 小孔 感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钉微针透皮持续给药装置,包括储药袋,所述储药袋的一端设置胶塞孔,所述胶塞孔内插接给药管,所述给药管上均匀分布多个给药孔,所述给药管的另一端设置盖体。本实用新型用于打完耳洞后将给药管插入耳洞内,给药管上分布很多小孔,会慢慢将药液渗透耳洞附近皮肤层,最大限度避免感染。同时也可以避免使用医药丝线穿在耳洞上的麻烦,外观简洁,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耳钉微针透皮持续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打耳洞,即在耳垂的特定部位生成一可佩戴耳饰的永久性孔隙。穿耳洞对组织有损伤,为保障起见,无论是否瘢痕体质,都应特别注意不要让伤口感染导致瘢痕。一般在穿耳过后穿洞部位都会有短暂的红肿,若持续时间在2-3天则是正常的,如果达到或超过一周时间都是红肿的话,则可能是感染了,还有流脓则必定是感染了,这和穿耳时工具不卫生及穿耳后没认真消毒消炎有关。通常术后需要用酒精保持2-3次/日以75%酒精(医用碘酒亦可)涂抹局部,持续至少1周,并且用消毒后的医药丝线穿在耳洞上,防止粘连愈合。上述方法护理麻烦,每天清洗消毒不方便,常常由于护理不当导致发炎红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钉微针透皮持续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钉微针透皮持续给药装置,包括储药袋,所述储药袋的一端设置胶塞孔,所述胶塞孔内插接给药管,所述给药管上均匀分布多个给药孔,所述给药管的另一端设置盖体。
优选的,所述储药袋为椭圆球体形状。
优选的,所述给药管为金属材质制成,前端设置为锥体形状。
优选的,所述盖体为橡胶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打完耳洞后将给药管插入耳洞内,给药管上分布很多小孔,会慢慢将药液渗透耳洞附近皮肤层,最大限度避免感染。同时也可以避免使用医药丝线穿在耳洞上的麻烦,外观简洁,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中:1储药袋、2胶塞孔、3给药管、4给药孔、5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耳钉微针透皮持续给药装置,包括储药袋1,所述储药袋1的一端设置胶塞孔2,所述胶塞孔2内插接给药管3,所述给药管3上均匀分布多个给药孔4,所述给药管3的另一端设置盖体5。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储药袋1为椭圆球体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给药管3为金属材质制成,前端设置为锥体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盖体5为橡胶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用于打完耳洞后将给药管3插入耳洞内,给药管3上分布很多给药孔4,会慢慢将药液渗透耳洞附近皮肤层,最大限度避免感染。同时也可以避免使用医药丝线穿在耳洞上的麻烦,外观简洁,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052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式手消器
- 下一篇:一种针对穴位持续给药的微泡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