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气管导管的插管管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02085.0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1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杰;陈德友;樊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001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接触 警示单元 插管管芯 气管导管 人体组织 触点 本实用新型 病人口腔 触点断开 改变方向 供电回路 气管位置 中空结构 插管 串接 警示 受力 咽部 接通 损伤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气管导管的插管管芯,其包括中空结构的引导部、设置在引导部前端的人体接触开关、与引导部后端连接的控制部以及设置在引导部或控制部上的警示单元;人体接触开关两个触点串接于警示单元的供电回路中,当人体接触开关与人体组织接触时,人体接触开关受力移动使人体接触开关两个触点短接通电,警示单元工作;当人体接触开关不与人体组织接触时,人体接触开关的两个触点断开,警示单元停止工作。当插管管芯前进方向错误时能够警示操作人员改变方向,对操作人员尤其是不熟练的操作人员进行指导,提高寻找气管位置的速度和准确性,减少对病人口腔及咽部的损伤,提高了插管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导管插管辅助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气管导管的插管管芯。
背景技术
气管导管是一种开放气道的装置,经口腔或鼻腔通过声门插入气管内,可用于控制呼吸,保证呼吸通畅。现有的气管导管插放时需要使用喉镜、插管管芯、光棒、纤支镜等辅助器材,其中,插管管芯引导气管插管是一种易于培训,容易掌握,简单有效,对病人循环影响较小,既能用于正常气道,又能用于困难气道的气管插管技术。
插管管芯一般为外裹塑料的可塑形的金属条,主要目的是引导、塑形气管导管,当气管导管到达人体气管后,再拔除插管管芯。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现有技术中将光棒用作插管管芯来引导气管导管。光棒是一根可弯曲的金属导管,前端装有灯泡,尾部配有电池和开关,插管时,将气管导管套在光棒上,根据人体口咽部的解剖结构,将光棒/导管折弯成合适的J形,插管时,利用颈部软组织透光的原理观察引导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内,为盲探下气管插管提供了可视指标,因而能有效的提高插管成功率。
但是光棒的使用毕竟是“半盲”状况下进行的,对于熟悉它的操作者来说可能对病人刺激不大,而对于光棒的初学者或者困难气道来说,很难准确的寻找到气管位置,由于光棒具有一定的硬度,容易损伤病人器官组织,引起病人声嘶,口腔及咽部的损伤,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用于气管导管的插管管芯。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气管导管的插管管芯,其包括中空结构的引导部、设置在引导部前端的人体接触开关、与所述引导部后端连接的控制部以及设置在引导部或控制部上的警示单元;
所述警示单元的供电端与控制部的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人体接触开关两个触点串接于警示单元的供电回路中,当人体接触开关与人体组织接触时,人体接触开关受力移动使人体接触开关两个触点短接通电,警示单元工作;当人体接触开关不与人体组织接触时,人体接触开关的两个触点断开,警示单元停止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插管管芯前端设置了人体接触开关,当人体接触开关与人体组织接触时,人体接触开关受力移动使人体接触开关两个触点短接通电,警示单元工作,能够警示操作人员当前插管管芯前进方向错误,需改变方向,能够对操作人员尤其是不熟练的操作人员进行插管指导,提高寻找气管位置的速度和准确性,减少对病人口腔及咽部的损伤,提高了插管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人体接触开关包括滑动件和固定在引导部中空腔体内壁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所述滑动件包括伸出引导部的触头,位于引导部中空腔体内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相对设置的滑块,在触头与导电的滑块之间套设有弹性元件。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公开了人体接触开关的一种结构形式,该结构简单可靠,能够高效准确地将人体口腔内部组织与其之间的接触力转换为移动位移并使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短接通电,使警示单元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头的端面为球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球形端面使触头对口腔组织细胞损伤较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020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经鼻气管开通装置以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包
- 下一篇:气管切开护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