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颅限位克氏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67677.3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3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谭昕;王福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昕 |
主分类号: | A61B17/17 | 分类号: | A61B17/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7200 甘肃省金昌市***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钻 克氏针 限位克氏针 限位螺钉 限位圈 开颅 外科手术医生 医生工作效率 夹紧装置 加工方便 限位调节 可视化 上端 紧固 钻孔 钻深 深浅 医生 心理 | ||
针对现有技术问题存在不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实现可视化限位调节,实用性强,能满足外科手术医生钻孔深浅的目的和要求,消除医生在手术时钻深钻浅的心理担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医生工作效率的开颅限位克氏针,其结构由:克氏针(1),限位圈(2),电钻(3),限位螺钉(4)组成,所述的克氏针(1)上端通过电钻(3)的夹紧装置与电钻(3)相连,所述的克氏针(1)与限位圈(2)通过紧固限位螺钉(4)连接在一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科医生手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颅限位克氏针。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外科医生用的开颅克氏针不仅不带刻度线而且也没有限位装置,因此给外科医生手术时带来了许多不可估量的因数,要达到钻孔深浅的目的,其过程需要多次停针观察,不仅让费时间同时延长了手术时间,降低其工作效率,同时也给医生加重了做手术时的心理负担,为此本申请人认为研究一款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开颅限位克氏针就有着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开颅限位克氏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开颅限位克氏针,其结构由:克氏针(1),限位圈(2),电钻(3),限位螺钉(4)组成,所述的克氏针(1)上端通过电钻(3)的夹紧装置与电钻(3)相连,所述的克氏针(1)与限位圈(2)通过紧固限位螺钉(4)连接在一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开颅限位克氏针,其所述的限位圈(2)中间设有与克氏针(1)粗细相匹配的穿孔(2-3),所述的限位圈(2)一处设有横向带内螺牙的螺栓孔(2-2),所述的螺栓孔(2-2)正对面设有一个平衡重(2-1)。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开颅限位克氏针,其所述的克氏针外圆面设有刻度线(1-1)。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开颅限位克氏针,其所述的克氏针(1)穿插在穿孔(2-3)内,所述的限位螺钉(4)设置在螺栓孔(2-2)内。
本实用新型一种开颅限位克氏针的有益效果为: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实现可视化限位调节,实用性强,能满足外科手术医生钻孔深浅的目的和要求,消除医生在手术时钻深钻浅的心理担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医生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种开颅限位克氏针的使用原理或过程如下:松开限位螺钉(4)使克氏针(1)在限位圈(2)内可以上下移动,选择好目标刻度,将限位圈(2)的下平面对准目标刻度然后锁紧限位螺钉(4),故起到限位作用,为了提高工作的可靠性,防止克氏针(1)在旋转时产生不平衡的现象,故在限位螺钉(4)正对面的限位圈(2)上增设一个平衡重(2-1),确保克氏针(1)在工作旋转时的平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的一种开颅限位克氏针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的一种开颅限位克氏针中所述的限位圈(2)的剖视图。
图3是所述的一种开颅限位克氏针中所述的限位圈(2)的俯视图。
图4是所述的一种开颅限位克氏针中所述的限位圈(2)和限位螺钉(4)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5是所述的一种开颅限位克氏针中所述的限位圈(2)和限位螺钉(4)组合后的俯视图。俯视图。
图中:克氏针(1),刻度线(1-1),限位圈(2),平衡重(2-1),螺栓孔(2-2),穿孔(2-3),电钻(3),限位螺钉(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开颅限位克氏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昕,未经谭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676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屑可自动排出的医疗钻
- 下一篇:一种用于清理血管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