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运行维护的生物慢滤净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8191.3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9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兵;李昂松;吴思;赵耀阳;邬润泽;刘靖葳;徐登寻;黄子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006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慢滤池 生物慢滤装置 一级进水管 出水总管 分水管 反冲 生物慢滤净水装置 一一对应设置 二级进水管 出水支管 出水管 反冲管 进水管 支管 本实用新型 进水总管 净水效率 总管 维护 | ||
1.一种连续运行维护的生物慢滤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反冲管和至少两个生物慢滤装置,其中,
每个所述生物慢滤装置包括出水管和至少两个生物慢滤池,所述出水管包括出水总管和至少两个出水支管,每个所述出水支管均一端与所述出水总管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生物慢滤池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进水管包括进水总管、至少两个一级进水管、至少四个二级进水管和至少两个分水管,所述一级进水管和所述分水管与所述生物慢滤装置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二级进水管与所述生物慢滤池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一级进水管均一端与所述进水总管相连,每个所述二级进水管均一端与所述生物慢滤池一一对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一级进水管另一端连通;每个所述分水管一端与所述一级进水管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总管相连;
所述反冲管包括反冲总管和多个反冲支管,多个反冲支管与所述生物慢滤池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反冲支管均一端与所述反冲总管相连、另一端固设在每个所述生物慢滤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慢滤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反冲管支管均向每个所述生物慢滤池内延伸,形成与所述生物慢滤池相连通的环形支管,所述环形支管上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反冲洗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慢滤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慢滤池包括承托层、滤料层、净水层和排污阀,所述出水支管设于所述生物慢滤池侧壁底部,所述反冲管支管固设在所述生物慢滤池的底部,且其沿远离出水支管的方向穿过生物慢滤池的侧壁;所述反冲管支管上端依次设置承托层、滤料层和净水层,所述承托层上设有多个与反冲管支管的反冲洗口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滤料层和所述净水层之间设有排污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慢滤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层与所述反冲管支管之间设有与所述生物慢滤池底部夹角为10°的斜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慢滤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层为穿孔承托层,其厚度为20~30mm,所述承托层的下端面距离所述生物慢滤净水装置底部的高度为30~50cm,其孔径不超过15mm,孔间间距为10~15c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慢滤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层比所述排污阀低3~5cm,所述排污阀的中轴线比承托层上端面高170~230cm;所述净水层的水深不低于20cm,所述支流的管口比所述净水层的水位线高20~40c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慢滤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层采用卵石/砾石、第一竹碳块、粗砂、第二竹炭块、石英砂沿轴向由下至上依次铺设而成,每层之间均设置有椰子壳隔层;所述卵石/砾石的层厚为60cm,两个竹碳块的层厚均为30cm,所述粗砂的层厚为20cm,所述石英砂的层厚为20cm,所述椰子壳隔层的层厚为8~15cm;所述滤料层的总厚度为192~220cm,所述卵石/砾石、竹碳块、粗砂、竹炭块、石英砂以及四层椰子壳隔层的总厚度不超过所述滤料层的总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慢滤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卵石/砾石的粒径为16~32mm,所述第一竹碳的粒径为10~16mm,所述粗砂的粒径为4~8mm,所述第二竹炭块的粒径为3~5mm,所述石英砂的粒径为0.5~2.0mm,所述椰子壳块的粒径为1~3c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慢滤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层和承托层之间也设有椰子壳隔层,所述椰子壳隔层的敷设应不留空白,均匀铺设在所述承托层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慢滤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支管、二级进水管、分水管和反冲管支管上均设有用于开闭的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未经湖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819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