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柱类产品螺纹紧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5384.3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3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赵鑫飞;周友能;彭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利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4 | 分类号: | B23P19/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力控制器 紧固机构 连接杆 螺纹紧固机构 旋转筒 壳体 时间控制器 壳体内部 人工操作 手指疲劳 圆柱产品 紧固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工作效率 紧固设备 上端固定 转动连接 推动板 套接 外壁 下端 麻木 缓解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类产品螺纹紧固机构,属于紧固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壳体、紧固机构、扭力控制器,壳体内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时间控制器,扭力控制器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部的下端,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紧固机构,时间控制器与紧固机构位于壳体的同一侧,扭力控制器靠近紧固机构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旋转筒与连接杆,连接杆位于旋转筒远离扭力控制器的一侧,旋转筒的直径大于连接杆的直径,连接杆的外壁套接有推动板。该种圆柱类产品螺纹紧固机构可以代替人工操作,缓解手指疲劳,保证了圆柱产品紧固的稳定性,避免了人工操作造成手指疲劳、麻木现象,提高了圆柱产品紧固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柱类产品螺纹紧固机构。
背景技术
螺纹旋紧装置是将两件产品进行螺纹连接的一种装置,能够有效的代替人工进行螺纹连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但是,在对圆柱产品进行旋紧时,由于圆柱产品外表光滑,易造成圆柱产品滑动,使圆柱产品旋紧不稳定。
但是传统螺纹旋紧工艺是依靠人工手指旋紧,达到一定紧度,质量不能保证,且易造成手指疲劳,麻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类产品螺纹紧固机构,该圆柱类产品螺纹紧固机构可以代替人工操作,缓解手指疲劳,保证了圆柱产品紧固的稳定性,避免了人工操作造成手指疲劳、麻木现象,提高了圆柱产品紧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圆柱类产品螺纹紧固机构,包括壳体、紧固机构、扭力控制器,所述壳体内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时间控制器,所述扭力控制器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部的下端,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紧固机构,所述时间控制器与紧固机构位于壳体的同一侧,所述扭力控制器靠近紧固机构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旋转筒与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位于旋转筒远离扭力控制器的一侧,所述旋转筒的直径大于连接杆的直径,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套接有推动板,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紧固件、防滑硅胶圈、安装盘与旋转头,所述防滑硅胶圈与旋转头均设置在紧固件的内部,所述紧固件的内壁与旋转头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旋转头与连接杆螺丝紧固连接,所述防滑硅胶圈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防滑硅胶圈固定连接在旋转头的内壁,多个所述防滑硅胶圈的直径等于旋转头内部的直径,所述紧固件位于安装盘的内部轴心处,所述安装盘与紧固件均与推动板螺丝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板的上端中部与连接杆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板呈“板块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扭力控制器靠近壳体内部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撑板,两组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与壳体内部底端螺丝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其中一组支撑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一端至少与一组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另一端与推动板的下端螺丝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机构的相邻处设置有圆柱产品,所述圆柱产品包括笔身、螺纹与笔帽,所述笔帽位于笔身靠近紧固机构的一侧,所述笔身通过螺纹与笔帽相连接,所述圆柱产品的直径均小于旋转头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机构、扭力控制器、旋转筒、连接杆与旋转头轴心共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种圆柱类产品螺纹紧固机构,多个所述防滑硅胶圈固定连接在旋转头的内壁,多个所述防滑硅胶圈的直径等于旋转头内部的直径,通过多个防滑硅胶圈设置在旋转头的内壁,有有效的增加了圆柱产品紧固的稳定性,此时,气缸带动推动板向前推进,笔帽在推动板的作用下与防滑硅胶圈进行紧密贴合,这时,防滑硅胶圈与笔帽之间的摩擦力变大,从而对笔帽进行夹紧,保证了圆柱产品紧固的稳定性,避免了人工操作造成手指疲劳、麻木现象,提高了圆柱产品紧固的工作效率,该设备代替人工操作,缓解手指疲劳,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螺纹紧固机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利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乐利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53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簧卡片旋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伺服集成的自动拆螺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