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坡面径流、壤中流与地下潜流模拟降雨试验径流槽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52816.5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9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萍;张锐波;邓龙洲;费凯;孙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D21/02;G01F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径流 中流 地下 潜流 模拟 降雨 试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坡面径流、壤中流与地下潜流模拟降雨试验径流槽,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径流槽三角支撑腿和径流槽升降组件,径流槽三角支撑腿和径流槽升降组件上设置径流槽,其中,径流槽三角支撑腿的下端与底座滑动转动连接,径流槽升降组件包括径流槽升降螺杆、同位升降手握螺柄、同位升降手握螺柄卡圈挡圈和同位升降手握螺柄卡套。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径流槽升降螺杆、同位升降手握螺柄、同位升降手握螺柄卡圈挡圈和同位升降手握螺柄卡套的连接结构,在提升或降低径流槽后端高度时,可以改变径流槽坡度,径流槽升降螺杆提升或降低过程中,同位升降手握螺柄始终处于同一个位置不变,极大地方便了试验人员的试验操作,提高试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水动力学、坡面水文学、水土保持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拟监测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坡面径流、壤中流与地下潜流模拟降雨试验径流槽。
背景技术
降雨径流是水体及土壤污染物的载体,降雨径流的形成及在坡面、壤中、及地下径流中的分配,是研究水文过程、污染物对水体污染特性的基础和重要手段,是研究土壤污染物随降水入渗动态运移、随坡面径流进入地表水体过程、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关系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天然降水的不可控制性,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控制下的试验研究方法,一直是本研究领域主要的监测方法。由此可知,室内模拟试验装置设计的创新,按不同试验目的进行的装置改造是试验取得预期目标的关键。
为了监测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坡度情况下的壤中流特征,大多采用变坡式的试验径流槽进行模拟试验监测的方法。目前变坡式装置类型有:(1)固定式液压调坡钢槽和移动式液压调坡钢槽。这种装置结构复杂,造价高,而且所需试验场地大。(2)固定式手摇变坡试验钢槽和移动式手摇变坡试验钢槽。该类型装置仅适用于短坡段,因为手动产生的力矩小。(3)目前,根据申请者研究项目的需要,市场上径流槽底部虽然也设置孔洞,但是,如果针对不同的土壤,这些固定的孔洞无法针对性使用;(4)发明者曾经设计出“一种滑轮组控制的变坡式水土流失监测试验装置”,已经申请到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ZL201520056256.4。通过试验使用,其弊端在于若土箱装满土体后,由于土体量大,支撑点靠前,滑轮拉起来较为费力,在径流槽后端两侧采用支撑杆加挡块也不太方便,也无法连续改变坡度。后来又发明设计出了一种能够三维立体监测壤中流的模拟试验径流槽,专利号为:ZL 201610710187.3,并改进了径流槽坡度调节方式,同时配备有角度指示器来精确指示坡度,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角度指示针不灵活,径流槽围绕前端转动使之径流槽重心前移,造成试验装置不稳定,接水位置过高不方便,尤其是土壤底部入渗无法测量,等等。鉴于上述,为了监测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坡度情况下降雨径流在坡面、壤中和地下径流中的分配特征,以及改进壤中流试验监测径流槽及变坡类型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设计出“变坡式三维立体模拟降雨监测径流试验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坡面径流、壤中流与地下潜流模拟降雨试验径流槽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坡面径流、壤中流与地下潜流模拟降雨试验径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径流槽三角支撑腿和径流槽升降组件,径流槽三角支撑腿和径流槽升降组件上设置径流槽,其中,径流槽三角支撑腿的下端与底座滑动连接,径流槽升降组件包括径流槽升降螺杆、同位升降手握螺柄、同位升降手握螺柄卡圈挡圈和同位升降手握螺柄卡套,径流槽升降螺杆的上端与径流槽转动连接,径流槽升降螺杆与同位升降手握螺柄螺纹连接,同位升降手握螺柄与同位升降手握螺柄卡套固定连接,同位升降手握螺柄卡套与同位升降手握螺柄卡圈挡圈卡接,同位升降手握螺柄卡圈挡圈与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的坡面径流、壤中流与地下潜流模拟降雨试验径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多个底座支撑腿以及设置在底座支撑腿上的底座上横梁和底座后上纵梁,同位升降手握螺柄卡圈挡圈固定连接在底座后上纵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未经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528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冷式热超导板翅片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降温作用的建筑用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