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应灯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34923.5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8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谭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威斯泰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顾惠忠 |
地址: | 528303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控制芯片 感应模块 电性连接电源 电性连接 控制电路 感应灯 感应头 本实用新型 电源模块 停止供电 信号输出 低电平 高电平 使用点 点亮 熄灭 供电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感应灯控制电路,其包括电源模块、感应模块及LED负载,感应模块的一端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的一端;LED负载的一端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的另一端,其另一端电性连接感应模块的另一端;其中,感应模块包括感应控制芯片及感应头,感应控制芯片的一端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的一端;感应头的一端电性连接感应控制芯片的另一端,其另一端电性连接LED负载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的感应灯控制电路通过感应控制芯片接收感应头的信号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对LED负载供电或停止供电,实现其点亮或熄灭,达到使用点亮,不使用关闭的目的,从而节约电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灯控制电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感应灯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感应照明灯,通常是通过红外传感器感应人体接近时,发信号控制灯开启照明,但是在外界环境(如白天)的光亮程度较强时是不需要开启照明灯进行照明的,这就造成了电能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感应灯控制电路,其包括:电源模块、感应模块及LED负载,感应模的一端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的一端;LED负载的一端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的另一端,其另一端电性连接感应模块的另一端;
其中,感应模块包括感应控制芯片及感应头,感应控制芯片的一端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的一端;感应头的一端电性连接感应控制芯片的另一端,其另一端电性连接LED负载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感应模块还包括稳压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六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及第三三极管;稳压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的一端,其输出端电性连接感应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分别并联于稳压器与感应控制芯片之间;第六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感应头,其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感应头,其基极电性连接感应头,其发射极分别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的一端及感应控制芯片;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性连接感应控制芯片,其发射极同时电性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及GND端,其集电极电性连接LED负载的另一端;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感应控制芯片,其发射极电性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电源模块包括用于电性连接电池两端口的BAT+端及BAT-端、充电单元及充电保护单元;充电单元电性连接于BAT+端及LED负载的一端;充电保护单元电性连接BAT+端、BAT-端及LED负载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充电单元包括充电输入端、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第七电容、第九电容及充电芯片;第一指示灯及第二指示灯电性连接于充电输入端与充电芯片之间;第七电容并联于充电芯片,其一端同时电性连接BAT+端及LED负载的一端;第九电容并联于充电芯片;充电芯片电性连接BAT+端及LED负载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充电保护单元包括充电保护芯片及充放电控制芯片;
充电保护芯片的VDD端通过第四电阻电性连接BAT+端;充电保护芯片的VDD端与VSS端通过第三电容电性连接;充电保护芯片的VSS端分别电性连接BAT-端、充放电控制芯片的第二S1端及G1端;充电保护芯片的OC端电性连接充放电控制芯片;充电保护芯片的OD端电性连接充放电控制芯片;
充放电控制芯片的第一S1端及第一S2端通过整流二极管电性连接;充放电控制芯片的第二S2端及G2端通过第五电阻电性连接充电保护芯片的CSI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感应灯控制电路还包括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于BAT+端与感应模块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感应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电容及第五电容,第四电容及第五电容分别并联与电源模块与感应模块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威斯泰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威斯泰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349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极夹持器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梯轿厢LED照明用智能驱动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