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锐器安全收纳盒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10272.6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4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皮鑫宇;李冰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皮鑫宇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想 |
地址: | 4155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锐器 固定盖 旋盖组件 旋盖 本实用新型 进入口 内封板 收纳盒 主盒体 医用锐器 主盒 医疗辅助设备 开口处 通过口 放入 封板 体腔 体内 阻挡 安全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医用锐器安全收纳盒,包括主盒体和旋盖组件,旋盖组件设置在主盒体的开口处。主盒体内设置有内封板,内封板上设有供锐器通过的通过口;旋盖组件包括固定盖和旋盖,固定盖与主盒体连接,且固定盖上设有供锐器进入的进入口;旋盖用于封闭和开启进入口,旋盖设置在固定盖上并与固定盖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封板和旋盖组件的两次阻挡作用,将锐器限制在内封板下方的主盒体腔内,提高了收纳盒的可靠性;通过旋盖开启和关闭进入口,方便锐器的放置,以及锐器放入之后的关闭,提高了处理锐器的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适合推广运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锐器安全收纳盒。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针对防止医护人员锐器伤的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实施规范的医疗护理操作之外,还应配备相应的防护设备,而锐器盒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设施。护士是锐器伤和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护士拔针后未及时将针头分离放入锐器盒所发生的针刺伤占58%。据统计对1901例次锐器伤的调查表明,静脉输液头皮针发生锐器伤占23.25%,其中781例次(41.08%)为污染锐器伤。临床上最危险的可能导致污染锐器伤的操作为护士拔针后对输液头皮针的处理,现有的处理方式之一为拔针后将输液头皮针与输液器接头处徒手分离,从接头至针尖处有长约10cm的塑料软管,由于塑料软管的弹性,可能导致针尖弹动造成针刺伤;而10cm长度的塑料软管将占据锐器盒大量空间。因此,现如今单层密封盖的锐器盒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良好的容纳锐器,存在锐器伤人的潜在危险。
由此可见,在该技术领域存在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传统锐器盒的结构并不能起到良好的防刺伤作用,难以保证在方便临床使用的同时降低损害危险;因此需要提出更加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锐器安全收纳盒,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锐器盒,对锐器盒的结构进行改进,采用双层密封的结构设计,通过双层密封结构确保医疗锐器以及容器内部残留的液体不会发生泄露,本实用新型计结构合理,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单层盖发生松开而导致的意外事故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医用锐器安全收纳盒,包括主盒体和旋盖组件,旋盖组件设置在主盒体的开口处。具体地说,所述的主盒体内设置有内封板,内封板上设有供锐器通过的通过口;所述的旋盖组件包括固定盖和旋盖,所述的固定盖与主盒体连接,且固定盖上设有供锐器进入的进入口;旋盖用于封闭和开启进入口,所述的旋盖设置在固定盖上并与固定盖相对转动。
在使用该安全收纳盒防止锐器时,通过旋动旋盖开启进入口,使锐器依次通过进入口、通过口到达主盒体的内部,再旋动旋盖封闭进入口即可。在这种方案中,内封板对锐器弹出实施了一次阻挡,旋盖组件实施了二次阻挡并密封,双重阻挡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旋盖设置的位置对防止锐器弹出也有直接影响,故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所述的进入口设置于固定盖的上表面,所述的旋盖设置在固定盖的上表面且与固定盖贴合。在这种结构中,旋盖贴合固定盖的上表面旋转,旋盖开启进入口之后,锐器可从垂直于固定盖上表面的方向通过进入口。
再进一步,旋盖的设置还有其他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所述的进入口设置于固定盖的侧表面,所述的旋盖包括贴合固定盖的侧表面的侧围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旋盖在固定盖的侧表面旋转,旋盖开启进入口之后,锐器可从固定盖的侧表面进入主盒体内;由于进入口开设在固定盖的侧表面,锐器进入后即使发生反弹,也主要与固定盖的内顶部发生抵触,难以从固定盖的侧表面直接抵触,故锐器从进入口重新弹出的几率更小,安全性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皮鑫宇,未经皮鑫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102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