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透接口保护夹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99566.3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32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安彩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彩萍 |
主分类号: | A61M1/28 | 分类号: | A61M1/28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田玉兰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体 腹透 卡体 卡板 本实用新型 吸附结构 接口保护 圆心 污染和破坏 圆筒形结构 安装稳定 半圆筒形 对称设置 辅助装置 两端封闭 两端管体 两端设置 磁铁 医疗器械 铰接 吸合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透接口保护夹,属于医疗器械辅助装置技术领域,保护夹包括套体和卡体,套体为两端封闭的圆筒形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半圆筒形的套体Ⅰ和套体Ⅱ,套体的两端面上设有孔,孔的圆心与套体的圆心重叠,套体Ⅰ和套体Ⅱ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分别设置卡体,卡体包括卡板和卡板上设置的吸附结构,套体Ⅰ和套体Ⅱ的吸附结构相互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套体保护腹透接口,套体两端设置孔可使腹透接口两端管体正常贯穿,不会造成液体无法通过的问题;卡体的吸附结构采用磁铁便于卡体吸合,卡板不完全重叠则便于将两个卡板分离将套体打开。本实用新型有效保护腹透接口,防止对其造成污染和破坏,且安装稳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透接口保护夹。
背景技术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简称腹透)是利用人体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注入腹透液,借助腹膜两侧毛细血管内血浆及腹腔内透析液中的溶质浓度和渗透压梯度,通过扩散和渗透原理,清除机体内代谢废物和潴留的水分,同时由透析液中补充必须的物质,达到清除毒素、超滤水分、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治疗目的。
腹膜透析管是通往人体腹腔内,故腹膜透析液更换无菌操作技术要求高,目前,腹膜透析管与腹膜透析液衔接处虽为内套螺旋接口,但旋头处有部分外露,如果稍有操作不当就容易造成污染,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因此现在一般采用纱布块包裹或用其他材料简单包扎的方法,不但浪费医疗资源而且无法完全避免其被污染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腹透接口保护夹,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避免腹透接口被污染,无法保护腹透接口,且操作繁复、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腹透接口保护夹,包括套体和卡体,所述套体为两端封闭的圆筒形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半圆筒形的套体Ⅰ和套体Ⅱ,套体的两端面上设有孔,孔的圆心与套体的圆心重叠,套体Ⅰ和套体Ⅱ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分别设置卡体,所述卡体包括卡板和卡板上设置的吸附结构,套体Ⅰ和套体Ⅱ的吸附结构相互对应设置。
所述套体Ⅰ和套体Ⅱ的铰接的一端设置夹体,包括夹体Ⅰ和夹体Ⅱ,夹体Ⅰ和夹体Ⅱ的顶端分别与套体Ⅰ和套体Ⅱ连接,尾端分别设置手持部,夹体Ⅰ和夹体Ⅱ的中部相互铰接。
所述套体Ⅰ和套体Ⅱ与夹体Ⅰ和夹体Ⅱ连接处设置凹槽。
所述套体Ⅰ和套体Ⅱ设置卡体的一端还设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对称设置于套体Ⅰ和套体Ⅱ的内壁上,缓冲结构的顶面与套体Ⅰ和套体Ⅱ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缓冲结构相邻的一侧相互贴合。
所述孔的内壁上设有缓冲环。
所述缓冲环的内径不小于腹透管和腹透引流管的外径。
所述缓冲结构的长度不大于套体的长度。
所述套体Ⅰ和套体Ⅱ的卡板形状相同,但两端不完全重叠。
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与套体内壁连接的挡板,挡板靠近套体的开口侧设置缓冲体。
所述夹体Ⅰ和夹体Ⅱ的中部设置铰接结构,铰接结构包括夹体Ⅰ和夹体Ⅱ上分别设置的舌状结构,舌状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舌板和舌板上设置的轴孔,夹体Ⅰ的两个舌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夹体Ⅱ的两个舌板之间的距离,铰接结构还包括穿设于轴孔内的轴杆和穿设于舌板结构内的弹簧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彩萍,未经安彩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995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腹膜透析导管
- 下一篇:腹透外接短管与双联系统连接接头防暴露装置